第七届大学生世界遗产论坛圆满落幕

发布人:旅游学院

  2018年11月25日,第七届大学生世界遗产论坛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代表处共同指导,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主办,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团委承办。本次活动分为世界遗产专家讲堂、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和世界遗产跨学科对话三个部分。

      上午,第七届大学生世界遗产论坛在怀士堂拉开帷幕。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遗产与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副处长孙铁先生、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驻华代表朱春全博士、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秘书处主任燕海鸣博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韩国文化项目项目主管金志贤女士、山西大学副校长杭侃教授、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李江海教授、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杜晓帆教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世界遗产研究中心宋峰副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旅游系李江敏副教授、韶关市丹霞山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昉女士、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主任蔡松荣先生、张家界大峡谷景区副总经理陈卓先生、中山大学团委书记王猛书记、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徐红罡教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何莽副教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党委李颢副书记。同时有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各大高校的同学参与本次论坛。

      论坛伊始,孙铁先生代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朱春全博士代表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代表处,燕海鸣博士代表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分别为论坛致开幕辞。孙铁先生阐述了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在此方面作出的努力;朱春全博士同样肯定了中国在世界遗产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燕海鸣博士号召国内外民众在“申遗热”背景下对世界遗产进行理性思考。他们都表示,青年学生是我们的未来,大学生世界遗产论坛对遗产地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表达了不忘初心、一同坚守、携手传承的美好愿景。

孙铁先生致开幕辞
朱春全博士致开幕辞
燕海鸣博士致开幕辞

 

  接下来,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张朝枝教授主持的世界遗产专家讲堂正式开始,五位在世界遗产保护方面造诣颇深的专家学者先后进行主题演讲。

      上半场,金志贤女士以韩国为例,从文化遗产的角度介绍遗产保护,在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考,并表明青年是未来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呼吁在座为未来一代保护好世界遗产;朱春全博士指出,在《2017世界遗产展望报告》的评估中,中国表现突出,同时说明目前的遗产保护工作依然面临着诸多威胁与未来压力,最后阐述世界遗产和自然保护地在改善人类健康和福祉方面的贡献,希望人们更多地参与户外活动,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自然及世界遗产。

金志贤女士发表演讲
朱春全博士发表演讲

 

  下半场,杭侃教授围绕“五台山进香道的古与今”,以考古界与旅游界的合作呼应“跨界融合 创新发展”这一论坛主题;李江海教授立足自然遗产,介绍了世界自然遗产中的地质、地貌,提倡以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保护和管理;杜晓帆教授围绕“世界遗产与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交融、实践和发展”这一主题,将中国世界遗产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并阐述了文化景观与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工业遗产的再利用与真实性、“警世遗产”等六个课题。至此,世界遗产专家讲堂结束,嘉宾及参赛选手在小礼堂前合影留念。

杭侃教授发表演讲
李江海教授发表演讲
杜晓帆教授发表演讲

  下午,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全国总决赛正式开始。出席本次决赛现场的嘉宾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遗产与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副处长孙铁先生、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驻华代表朱春全博士、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秘书处主任燕海鸣博士、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李江海教授、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杜晓帆教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世界遗产研究中心宋峰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刘俊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旅游系李江敏副教授、韶关市丹霞山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昉女士、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主任蔡松荣先生、张家界大峡谷景区副总经理陈卓先生、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徐红罡教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张朝枝教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党委李颢副书记。

  本次大赛共有22所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参与,经过长达两个月的各高校选拔及全国初赛,5支精英队伍从57支入围队伍中脱颖而出。北到北京故宫、东至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南达丹霞山、鼓浪屿、梵净山。各队伍的展示带大家领略了我国多处世界遗产的独特魅力,并表明在各自所提案的运营模式下,各处遗产将会得到怎样的保护。文旅融合、六感模型、三向互动、体验经济以及旅游app的设计,各队伍多样化的研究地、充实的提案内容与展示提案时采用的讲述与情景剧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表现出其专业性和创造力,尽显当代大学生的向上风采。队伍展示完毕后的答辩环节,蔡松荣先生、杜晓帆教授、陈卓先生、李江海教授先后对5支队伍的提案进行了详细的点评与提问,并对各队伍的实力进行了肯定与赞赏。

文思旅想队
拾遗者队
追霞者队
香如故队
世界遗产拯救者队

 

  队伍展示完毕后,世界遗产跨学科对话正式开始。参加本次对话的硕士、博士生分别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后王思渝、新西兰怀卡托大学旅游管理博士高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生奚牧凉、中山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生周小凤、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博士研究生周孟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读硕士崔恺祎、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王志琛、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硕士研究生刘邵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柴亚朵。

  对话共有两个环节。对话交流环节中,各硕士博士生进行了一场极具学术深度的交锋。对话由王思渝博士后主持,围绕“什么是好的遗产保护?什么是好的遗产利用?”这一大主题各自展开陈述并进行讨论。周小凤博士表明制度化、生活化、大众化的观点;刘邵远硕士将问题细化,阐述了乡村遗产五个方面的问题;奚牧凉博士从考古学的角度,提出知识分子阶层在现今遗产保护中话语权如何的思考;高俊博士提倡人文关怀,需要考虑不同遗产主体的利益诉求;崔恺祎硕士指出部分博物馆存在艺术价值的缺失;周孟圆博士针对艺术价值较少被讨论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以敦煌莫高窟为例,表明关注艺术价值的重要意义;王志琛硕士则以武陵源风景区为例,讨论自然遗产的保护问题;柴亚朵硕士强调遗产保护需要注重真实性和完整性。各自表达观点之后,又围绕旅游与文化遗产的关系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

  随后是教授点评环节,多位教授对此对话展开深刻点评。李江海教授强调国家层面的依法保护;杜晓帆教授则提出文旅难以融合的观点,不应越俎代庖,引发部分在场嘉宾的共鸣。

      经过评委们客观公正的评选,本次大赛获奖队伍产生,来自暨南大学的追霞者队勇夺桂冠,来自中山大学的世界遗产拯救者队荣获亚军,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香如故队获得季军,同时世界遗产拯救者队还获得了最佳人气奖。

冠军:追霞者队
亚军:世界遗产拯救者队
季军:香如故队
最佳人气奖:世界遗产拯救者队

 

       最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徐红罡教授致闭幕辞。徐红罡院长首先感谢各单位、高校对本次论坛的大力支持,感谢嘉宾的莅临与特别赞助,感谢张朝枝教授七年来为大学生世界遗产论坛作出的努力;其次表明本次论坛的跨界特点显著,即使在多方面尚未达成共识,但这正体现了此论坛的必要性;最后阐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全球问题,遗产和旅游都是途径而非目的,提出在未来将论坛扩展到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方向与希望,从而为目的地带来真正切实可行的方案。至此,第七届大学生世界遗产论坛圆满落幕。

徐红罡教授致闭幕辞

 

        截至2018年,中国已经是世界遗产大国,但世界遗产专业知识的普及与社会公众的理解仍任重道远。自2011年,大学生世界遗产论坛至今已顺利完成了七届,是一个在全国旅游院校有着深远影响的品牌活动。本次论坛以“跨界融合 创新发展”为主题,旨在促进跨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对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学会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利用专业知识为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献计献策,同时提升与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未来论坛与提案大赛的不断深化,势必对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