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华 | 我院学生在2018中国青年旅游创意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发布人:旅游学院

       2018年12月8日,在山东省威海市南海新区举行的首届2018中国青年旅游创意设计大赛中,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郑玉林、陈娴、林雪颖、刘健铃同学组成的团队所提交的两份作品均进入决赛,且分别获得“旅游形象创意设计类”作品一等奖与“旅游规划创意设计类”作品三等奖。

大赛现场

 

  本次大赛是由中国旅游协会指导,南海新区管理委员会、中关村智慧旅游创新协会主办,以“创意发掘南海新区旅游文化,设计助力南海新区旅游发展”为主题,面向全国高校学生及创业青年的团体性创意比赛活动。山东卫视、中国旅游卫视等媒体对大赛进行了宣传报道。

山东新闻联播对赛事进行报道
图为我院学子进行比赛路演

 

  该比赛旨在汇聚创意设计资源,发掘优秀旅游产品的创意人才,让创意找到市场,让企业发现商机,搭建政府、高校、企业、人才之间的长效合作平台。大赛作品针对南海新区这一特定旅游目的地进行旅游创意设计,产生的优秀作品将为南海新区全域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宝贵资源。

我院学子进行作品路演

       本次大赛共有来自全国百所高校527组团队的1581名选手参加,征集411件投稿作品,经过初评阶段的选拔后,最终35份作品进入大赛决赛。我院本科生郑玉林、陈娴、林雪颖、刘健铃组成的团队以作品《冻龄南海,不老青春梦》获“旅游形象创意设计类”作品一等奖,《乡旅浪潮下浸入式体验型田园综合体构建》获“旅游规划创意设计类”作品三等奖。指导教师卓友森老师荣获“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我院学子赛后合影

 

参赛学子经验分享

       从得知两份作品进入决赛到抵达大雪纷飞的山东参与决赛,我们的心情是激动且紧张的,在零下温度的环境下身着正装进行路演,与各地不同学校的同学进行思想交锋,从评委的点评中发现自身的局限……这一切都让这次比赛经历弥足珍贵,对于此次参赛的心得感悟主要为以下几点。

       一、创意“险”中求

       参加创意设计大赛,最重要的就是点子够创新,要敢于尝试别人不敢尝试的想法。在构思南海新区旅游形象的时候,起初我们从当地的旅游资源和城市形象特点出发,提出“绿湾创谷”的城市形象品牌,发展康养休闲旅游业。对此,指导教师卓友森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项目缺乏创意,过于同质化。之后,我们抓住当地与韩国进行医美产业合作和中瑞城镇化合作的契机,创新性地提出发展“滨海冻龄医疗旅游之都”的城市旅游形象定位。这是国内首创,没有案例可借鉴。“冻龄南海”的概念可以说像是一颗炸弹,是轰动还是踩雷,全在评委一念之间。所以,创意,往往是孤注一掷的冒险。

       二、规划设计应“可行”

       创意设计类比赛创新性是第一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天马行空,空有创意而无落地可能的规划设计对于应用性较强的比赛而言是大忌。在此次比赛的具体评分中,创新性与实用性同占30分。比赛最后,针对选手普遍缺乏可行性的情况,评委在总结发言中也呼吁参赛者关注:创意可行、市场可行、产品可行、团队可行、模式可行、未来可行。

       三、路演切忌“大而全”

       路演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向评委展示创意设计思路,因此需要懂得抓大放小,对展示内容要有所取舍,一味追求完整性容易导致作品的精髓与特色被模糊,因此在内容的展示方面应在尽量保证逻辑合理的情况下快速进入主题与重点,让评委能够清晰地了解你所要表达内容并且感受到作品的特色。

       四、良好的心态必不可少

  比赛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结合。必然性在于只要前期有足够的投入、充足的准备,作品质量较高,大致能保证有一个比较靠前的成绩排名;偶然性则在于决赛成绩受实际路演的影响,路演的具体时间、顺序,评委个人的喜好等看似细微的因素都很有可能会对结果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因此,要抱定一个良好的心态,比赛时尽可能避免受到过多的干扰,比赛后合理做出评估与调整。既要有竞技的拼搏精神,也要抱着学习的谦虚心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