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举办“2018年旅游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工作会”,取得丰硕成果
2018年9月21-22日,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和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在广州珀丽酒店成功举办了“2018年旅游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工作会”。
会议邀请到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湖北大学、云南大学、山东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华侨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青岛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科学院、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三十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旅游学者共计约50人,会议汇报了旅游管理一级学科建设的工作进展,提出了旅游管理一级学科建设提案设想,参会人员对旅游管理一级学科的专业归属、学科内涵与外延、核心学术问题以及一级学科推进方案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进一步推动旅游学科发展和建设上达成了重要共识。
会议分为专题报告与圆桌讨论两个环节,由会议召集人、旅游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保继刚教授主持。保继刚教授首先介绍了旅游学科建设现状和国内一级学科管理面临的问题,强调了旅游管理一级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对往届“旅游管理学科建设工作会”内容进行了回顾和新的推进工作进行展望。随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张朝枝教授发表了第一场题为“旅游管理建设一级学科工作进展总结”的专题报告。张朝枝教授首先回顾了升级旅游管理一级学科的背景,从人才培养、旅游研究提升、产业升级等方面提出了一级学科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并对2014年以来推动旅游管理一级学科建设的重要事件及工作进展进行回顾总结,重申了一级学科建设推进工作的意义和机遇。
在第二场专题报告中,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钟永德教授发表了对旅游管理学科建设的经验和思考。钟永德教授首先回顾了从1982年至2012年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艰辛历程和建设经验,在此基础上,钟永德教授提出了对旅游学科建设的思考,指出了国内行政边界对学科边界的限制,旅游学科的“多学科”性质导致其存在归口困难的现实,旅游管理具有和工商管理在盈利性上的本质性区别,在进行一级学科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学科差异性。会议主持人保继刚教授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表示肯定,认为目前国内高校学科建设往往受到学校和学院发展方向的限制,并以中山大学旅游学院近年来取得的成就为例阐述了“有为才有位”的观点,旅游管理一级学科的建设需要通过学科自我发展、突出对社会服务贡献、创造社会影响力来推进。
随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徐红罡教授代表旅游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工作组发表了第三场专题报告:旅游(休闲)管理一级学科提案。徐红罡教授首先从旅游学科在社会发展、知识体系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的再认识以及旅游学科在现代学科格局中的突破两个方面阐述了旅游学科建设的背景,指出旅游学科功能受社会需求的影响较大,并且具有不断超越自身特定功能的特点,然后引入马克思主义论域中“自由时间”的概念,指出在现代社会人类可支配“自由时间”大量增加背景下,旅游休闲管理学科具有关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在现代学科格局中,旅游学科的发展也对现有社会科学的基础形成的挑战,在人类社会发展新阶段中具有更重要的社会发展责任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徐红罡教授从一级学科的归属与命名、核心问题、学科内涵、学科范围提出了旅游(休闲)管理一级学科的设想,并对旅游管理一级学科建设推进方案的工作安排、任务分工和人员组成等方面进行了建议性意见。
会议的圆桌讨论环节围绕一级学科建设的工作推进方案和学科学理论证两大主题分组展开了热烈而深刻的讨论。五十多位旅游学者经过几个小时的思维碰撞和深刻交流,就旅游学科一级学科建设方案提出了大量具有巨大推动意义的建议。

圆桌讨论会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的左冰教授代表以一级学科论证为主要议题的讨论组作总结发言。左冰教授提出,在学科命名方面,参会学者存有两派观点,一些学者认为可以“旧瓶装新酒”,保持原有学科名称不变,依情况加入新的知识和学理;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需要拓展原有学科内涵,将“游憩”内容一并加入学科建设。在学科性质方面,左冰教授强调未来的旅游管理学科是一门多元交叉的学科。在学科内涵方面,未来的旅游管理一级学科建设需要在知识贡献和政策需要之间找平衡,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国家战略、民生问题以及全新的资源观相结合,在强化旅游学科与技术交集的同时,发挥旅游的文化和文明传播的功能,基于旅游载体向国际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输出中华文化的内涵。同时,左冰教授指出,在国家管理层面,要争取涉旅行业及行政主管部门支持,尤其要争取文化旅游部、自然资源部、国家体育总局等部委机关的广泛支持;在学界,则需要做出更多知识贡献,争取管理学部尤其是工商管理学界的认可和支持。
左冰教授总结,认为,当前一级学科建设还有两大重要任务:一是旅游史、旅游学科发展史、旅游思想史整理与编制出版,阐明旅游学科发展的前世今生及思想脉络;二是未来旅游学者们需要尽可能多往管理学科其它重要刊物(不仅是旅游学科)发表学术成果,扩大旅游对管理学科贡献与影响。最后,左冰教授提出了一个值得进一步深思的问题:如果将旅游管理建设成为一级学科,旅游又能为社会多做哪些贡献?回答好该问题,或许就能更好推进学科建设。
随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吴必虎教授代表一级学科建设工作方案组做总结汇报。吴必虎教授首先指出,在座各位学者分别来自综合性、财经类、师范类、民族类、资源类等五类不同性质的高校,观点的角度和立足点也因此有异。吴必虎教授在大家发言的基础之上概括出了四个共识。首先,应当聚焦核心问题,以管理门类为核心,整合多学科的知识体系建设。第二,做到外围突破,到旅游管理之外的地方“打擂台”,出席管理门类重要会议,发表管理类刊物的论文,在全国人大代表会议上提出旅游管理学科建设议案,实现旅游学的知识溢出。第三,加强内功建设,建设旅游本体论和学科共同体。最后,吴必虎教授指出需要完善二级学科条目,继承原有服务功能并进一步扩大旅游的外延,建议旅游管理学科名录下建立游憩与公园管理、旅游目的地管理、休闲与服务管理、节事与会展管理、旅游政策与可持续旅游五个二级学科。吴必虎教授总结,这四大问题得以解决,其操作途径就得以提升,必将为旅游学科建设一级学科带来更深刻的理论与现实影响。
会议最后,保继刚教授做会议总结。保继刚教授首先解读了国务院近日提出推进消费税立法对于旅游发展的深刻意义。随后,保继刚教授总结,本次会议最终需要指向制度的保障和进一步的工作,提出了一级学科工作分组的初步方案,设置了材料写作组、宣传推广组、工商管理学科联络推进组和秘书处四个小组,内部聚力形成共识,对外肩负推广职责,不断发声,共同推进一级学科建设工作。保继刚教授最后强调,“内功”最重要,提升学科的知识贡献和社会服务能力,保证学科在校内地位,才能获得外部支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旅游,作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对于对外文明输出、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强人们幸福感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把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确立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国民消费、拉动目的地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旅游业将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产业,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是两山理论的重要践行者,也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新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新背景下,旅游不仅是一个产业,更是一份事业。旅游事业的发展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学科地位支持。当前旅游研究地位仍处在一个模糊学科边界的尴尬位置,没有取得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旅游研究的人才培养、师资培训和知识溢出。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开展旅游学科建设研讨,推动旅游一级学科建立,具有非常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于旅游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
为推动旅游管理一级学科建设,加快旅游高层次人才培养,发挥各方协同作用,汇聚学界力量,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于2018年8月正式成立旅游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专家委由全国旅游管理博士点的旅游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知名教授、博导组成,共39位委员,保继刚教授任主任委员。专家委负责对旅游学科建设体系、内容等进行研究与论证,推进旅游管理一级学科的增设申报工作。专家委内设工作组,负责专家咨询、起草相关文件材料等工作,设在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成员为专家委委员张朝枝教授、左冰教授、张骁鸣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