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与规划专业考察实习(江西线) 顺利完成
我院旅游管理与规划系于2018年9月6-9日组织2016级学生开展了为期4天的江西线专业实习。本次专业实习(江西线)由赵莹老师和1名研究生助教带领7名本科生前往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等地进行考察。通过对江西旅游发展状况的全面考察、教师现场讲解以及专题讲座,学生分析江西旅游发展中的具体和现实问题,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9月7日早上,同学们到达了九江市庐山风景名胜区南山门,乘坐景区观光车上山。同学们主要游览了庐山西线的景点,包括如琴湖、花径公园、仙人洞、大天池、龙首崖、悬索桥,并参观了庐山博物馆。庐山景区的海拔较高,山上气温只有17~22℃,但是同学们攀爬的热情丝毫不减,情绪高昂。


8日一早前往庐山东线进行考察,参观了含鄱口和美庐,随后乘坐电瓶车离开庐山,前往下一站鄱阳湖石钟山景区。石钟山上拥有独特的古建筑与碑、石刻,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这里的石块千姿百态,叩之有声,同学们也体验了一番“扣而聆之”的乐趣。同学们积极参与祠内新创的仿制编钟古乐演奏项目,不亦乐乎。同学们来到了清浊亭,放眼望去,是鄱阳湖和长江两者的清浊之水合流形成的江湖两色之景。结束鄱阳湖的考察,实习队伍在返回南昌的途中,考察了共青城市,并认真学习了耀邦陵园中关于共青城市的发展历史及伟人胡耀邦同志的生平。同学们认真浏览,在这块庄严的墓地上留下了永恒的崇敬。


9日一早,实习队伍开始了对南昌市的考察。南昌是现代工人运动的起点,人民军队的第一面军旗在这里升起。因此,同学们分别考察了八一广场、南昌八一纪念馆。其中,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也是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在纪念馆内,同学们除了看到丰富的文字和图片解说,听到专业的人工讲解外,还模拟登上井冈山,观看了《攻打敌军总指挥部》的3D影片,同学们大呼过瘾,无一不被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所感染。


9日下午,实习队伍开始对南昌市的人文历史发展进行了解。首先来到的是滕王阁。滕王阁前后重建28次,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中外游人。在解说员的带领下,同学们登上了六层楼的滕王阁。进入滕王阁,分别瞻仰和学习了壁画《时来风送滕王阁》《人杰图》《临川梦》《地灵图》。在第五层认真品读了《滕王阁序》。亲临课本上出现过的地方,重新学习了一遍《滕王阁序》,同学们都无比仰慕这些文人墨客,感受到了中国古代诗词歌赋的独特魅力。

随后,同学们来到了江西省博物馆参观考察,第一个参观的展览是《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出土成果展》,同学们全面系统地了解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的考古成果,文物保护意识深深植根于同学们的心中。第二个展览是《红色摇篮》,一串串的红色经典让同学们深刻明白了江西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突出地位和江西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最后参观的展览是《赣风鄱韵——江西古代文明》,展出的江西历代精选文物,都印证了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



实习的最后一站是绳金塔,位于南昌市西湖区绳金塔街东侧,始建于唐天祐年间,绳金塔素有“水火既济,坐镇江城”之说,是南昌人的镇城之宝。2016年10月,旧城改造后的绳金塔美食街获得“中国特色商业街”称号。绳金塔层层铜铃高挂,每层的铜铃就是一个音阶,微风拂过,聆听着铜铃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同学们的心情也变得更加放松,本次的实习考察之旅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江西线的实习考察中,队伍有幸邀请到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曾群洲副教授为同学们开展了一场题为《江西旅游业现状与发展的概述》专题讲座。曾教授以旅游业的特点、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江西省的交通格局作为引入,说明江西省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然后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出发,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江西省的旅游资源现状、类型与特色,指出江西旅游资源具有山、湖、城、村四大景观主体,以及积淀深厚的赣鄱文化、内涵丰厚的红色文化、古朴纯厚的民俗风情和丰饶绿色的风物特产四大文化特色。最后,曾教授结合国家规划政策和发展战略分析了江西旅游业的发展态势:重点构建“一核心四门户九节点”空间格局,打造“井”字形旅游带,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省域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时间过得非常快,同学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江西,在回程的火车上,大家进行了一个小小的总结会,分享这几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至此,本次实习考察落下了帷幕,后期同学们将会结合考察内容和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完成实习感想作业和规划实践作业。实习过程的艰辛、老师的悉心指导、团队间的深厚友谊、山水之中的感悟、革命精神的追忆,都将成为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
撰文:韦文敏、赵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