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院举行“我心目中的良师”十周年暨人才培养座谈会

发布人:旅游学院

        每年毕业季,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都会迎来一次意义非凡的颁奖仪式。为树立教书育人典范、营造尊师重教氛围、促进师生沟通交流,旅游学院在全体毕业班学生中开展“我心目中的良师”评选活动,由即将毕业的旅院学子以系为单位投票评选出3名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学院授予其“我心目中的良师”荣誉称号,并在学院毕业生大会上进行表彰。

       自2008年第一届毕业生起至今,“我心目中的良师”评选活动已经走过了整整十载春秋,已成为旅游学院的一项重要传统,对于促进全院教师爱生敬业、追求卓越,弘扬师德师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时光荏苒,初心未改,旅游学院一直坚持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致力于营造浓厚的育人文化氛围。

       时值教师节,9月10日,旅游学院举行“我心目中的良师”光荣榜揭牌仪式暨人才培养座谈会,徐红罡院长、林俊洪书记及教师代表为光荣榜揭牌,全院教职工参加座谈会进行人才培养经验总结及交流会。

       学生参与评价老师,学生自己投票选出爱戴的老师,使得“我心目中的良师”这个奖项有着与众不同的意义,对老师们来说也是珍贵又有分量。

       旅游管理与规划系徐红罡老师多次被评为“我心目中的良师”,任教多年的她深受学生爱戴。谈到徐红罡老师,旅院学子都会肃然起敬,“学术大牛”、“严谨学者”,这些都是每位上过徐老师课的学生由衷的感慨。学生眼中的徐老师,知性智慧,育人有道,学海明灯指航程,春风化雨润心田。秉承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徐红罡老师以她深厚的学识和独到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一步步搭建自己知识体系的枝干,并从中寻求开出属于自己的枝叶。徐老师曾说“世上最好的老师是苏格拉底,从来不告诉别人如何做,只通过发问,让人认识问题,引导人去思考问题。老师始终能力有限,知识面窄,不可能告诉你问题的答案,真正的答案也必须你自己寻找。”

  对于旅院评选良师这一传统,多次被评为旅游管理与规划系“我心目中的良师”的孙九霞老师如此说道:“良师评选作为一项旅院传统,是师生关系的象征,象征着我们对学生的关爱,同时也是旅游学院人性化管理模式的体现。另一方面,这个评选反映出老师的付出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同学们对学院的认同感得到强化,也是师生双向互动小有成效的体现。这个奖不是颁给我个人的,它是对所有老师的一种肯定,对我们体现出来的这种师生关系、学院整体表现的肯定,只不过是我代表老师们来领这个奖而已。”同学们对孙九霞老师的评价都很高,一丝不苟对待科研的学术精神、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和对学生无限的关爱是她深受学生喜爱的原因。2017年,孙九霞老师还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可见其在教书育人方面的成绩和贡献。

  会展经济与管理系张骁鸣老师在这十年间共有九次被学生们评为“我心目中的良师”,是获选次数最多的老师,可见其人气之高。他所教过的学生评价他“个人魅力无限”、“有才华很风趣”,“你认真,那我就比你更认真”是他和学生的互动原则。在学生眼中,他们的骁鸣哥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认真负责,“如果你与张老师交流,会发现他更多是站在聆听者的角度,他不会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而是认真听学生对正反面的思考,再一起分析这些可能性与后果,最后告诉学生‘你自己做决定’”。2018届毕业生大会上,张骁鸣老师作为教师代表为毕业生致辞,用诗一般的语言阐述了他心目中“最好的旅游教育”:“如果有一种真正重要的旅游教育,那么我希望它成为每个人都能得到的一种基础教育。教我们充满好奇,教我们胆大心细。教我们独处独行,教我们欣赏差异。教我们敏捷和果断,也教我们放慢和发呆。教我们坚强,教我们柔韧。教我们荡胸生层云,也教我们猛虎嗅蔷薇。教我们出发,也教我们回归。教我们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教我们把那一道幸福的闪电所带来的,再带给每一个人。”

        酒店与俱乐部管理系何莽老师于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获得了“我心目中的良师”称号。学生眼中的莽哥,是一位兢兢业业,尽忠职守的老师。他上课幽默风趣,善于将实际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考。课下,他与同学们保持良好关系,时常为同学们解答学习工作中的疑问,在与同学们的点滴相处中注入家长一般的温暖。他被视为同学们的良师益友。“对莽哥印象深刻的事情有很多,譬如在课堂上给我们一些值得深思的学习意见,譬如在班会上给我们一些让人感慨的人生哲理……这其中的点点滴滴都注入了家长一般的温暖,而这些我们都会存放在心里,警醒当下,指引未来。”

        会展经济与管理系张辉老师于2017年获得“我心目中的良师”称号,在同学们眼中张老师是有着“暖心、细心、耐心”的“三心”老师,潜心研究、一丝不苟,对待学生及其负责关心,要求严格,精益求精。张老师希望大家具有专业、激情和责任。“对待专业要有深入的看法,思考怎么多学习一些专业知识,平时的钻研不能少;学术道路严肃而艰难,同学们需要充满激情,激起自己的兴趣执着钻研;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只想做完,而应该态度端正、富有责任心,努力做好”。

        旅游管理与规划系刘逸老师曾于2015年获得“我心目中的良师”称号。学生眼中的刘逸老师,是被公认的旅游学院颜值与才华齐飞的男神,是以饱满的热情、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引导同学们敲开学术大门的朋友,是不仅传授旅游专业知识,还教会学生如何为人处世的良师。他对待学术能够一丝不苟,对待学生能够尽心尽力,评价事情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德才兼备是刘逸老师深受广大旅院学子喜爱的原因。“刘逸老师认为,大学不只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机构,更是培养掌握了一套高端‘knowledge’的群体,这类人拥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知识体系。他启发同学以非功利为出发点,摒弃短视观念,研究我们社会运转、生活各方面的规律(rules), 并将社会责任意识谨记于心,看见这个社会的痛点弊病,用知识来服务社会。”

        酒店与俱乐部管理系陈奕滨老师也多次获得“我心目中的良师”称号。在学生眼中,他们的滨哥更像是家长甚至是朋友,给他们全方位的爱,引领他们逐渐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在学生眼中亦师亦友的陈奕滨老师,对于“良师”的意义也有着自己的见解:“除了给予学习上的指导,良师更多的是对学生的人生目标、为人处世、文化素养等方面的指引和协助,甚至像朋友一样沟通交流,让学生在四年大学生活中能够逐渐成长。”用心对待学生的滨哥,也以他由内而外散发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学生们的认可,正如13级俱乐部班林娜同学所说:“滨哥对学生很关心,会主动去关注学生的近况,很多时候都愿意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很贴心,班级组织活动,只要邀请了他基本都会参加,还会给出意见,甚至会主动提议说要不要做些什么,感觉是很亲切、很值得信赖的老师,是朋友、学长的形象,还有就是滨哥给学生树立和传播的都是比较积极向上的东西,能够看得清现实,也能热爱生活,这或许是滨哥身上最为闪光的地方。”

  旅院“我心目中的良师”评选走过十年,历年获奖的老师个性、风格不尽相同,但在学生眼中,他们都具有严谨治学、潜心育人的高尚品德,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令旅院学子感动,他们的渊博学识为旅院学子所钦佩,他们用言行秉承和诠释着优良的师德传统。旅院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投入非常多,“我心目中的良师”评选也是对学院每一位潜心育人的老师的肯定。

  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老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幸运是能够遇到一位良师益友,唤醒了迷茫,点燃了青春,催发了征帆。正是有一批传道、授业、解惑的笃行者,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指引一个个旅院学子走向收获的巅峰,才使得“我心目中的良师”评选十年来逐渐发展成为旅游学院树立师德典范、书写师生真情的品牌活动,在学院中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

  教育是一个优雅而缓慢的过程,良师难做,春风化雨润草木,润物无声植树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德才兼备、具有领袖气质和家国情怀的中大学子,任重而道远。我院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忘人才培养初心,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浓厚的育人文化氛围,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