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张朝枝、张骁鸣两位老师获《旅游学刊》2011年度优秀论文奖

发布人:旅游学院

  5月18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的“《旅游学刊》2011年度获奖论文”颁奖典礼上,我学院张朝枝、张骁鸣两位老师分别以其论文《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关系的国际规则演变》(发表于《旅游学刊》2011年第1期,合作者郑艳芬)、《旅游与没有“历史”的村民:基于雨崩村研究的反思》(《旅游学刊》2011年第3期)获奖。
  该奖项是《旅游学刊》杂志为了鼓励旅游学术研究而设立的。《旅游学刊》特邀学术委员根据2011年《旅游学刊》论文在“中国知网”的下载量和编辑部的推荐,选出20篇入围名单,再进行投票并按简单多数筛选出得票最多的7篇论文授奖。其中得票最多的1篇——青岛大学马波教授发表在《旅游学刊》2011年第1期的论文《中国旅游业“潮涌现象”的预警与预防》——获“《旅游学刊》2011年度最有影响力论文”大奖,得票次之的6篇获“《旅游学刊》2011年度优秀论文”奖。
  该颁奖活动是当日举行的“2012《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的最后一个环节。该次年会以“前沿·理性·责任”为主题,由北京联合大学与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主办,北联大旅游学院承办。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旅游局、杭州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和旅游学界、业界专家学者出席了年会。

附:颁奖词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关系的国际规则演变》:国际法规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基本依据,但由于相关法规众多,常被误解、曲解或者生搬硬套,这篇论文从文献研究入手,力求正本清源,通过总结分析近百年来文化遗产保护法规的国际发展演变,理清国际法规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关系的基本定位,对文化遗产利用方式的定位变化以及对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态度与立场的变化、方法传统的剖析很有深度,所做的结论具有重要启发性,对我国在法制框架和产业发展态势下的遗产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旅游与没有“历史”的村民:基于雨崩村研究的反思》:人类学研究工作者一旦进入研究对象,就仿佛进入了一种历史。这既是一种研究策略,也是人类学研究的特点。最近一些年来,人类学介入旅游研究越来越多,为旅游研究增加了领域和方法的双重价值。而这篇论文建立在一个反思立场上,对此前的研究文献在重构雨崩村的历史这一问题上所呈现的问题进行了回应,并在这种回应中进一步展示了人类学研究、旅游研究的程式、方法、路径和风格,具有很扎实的田野调查和叙事的功底。

详情可参考新闻链接:http://travel.people.com.cn/BIG5/211392/243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