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院长保继刚教授举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背景下澳门珠海旅游合作探讨”公开学术讲座
2018年5月9日,我院院长保继刚教授面向澳门旅游学院师生做了题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背景下澳门珠海旅游合作探讨”的公开学术讲座。讲座由澳门旅游学院院长黄竹君博士主持,80多位师生冒雨前来听取讲座。本次讲座,保院长透过背景现状及研究既有成果,提出了澳门与珠海旅游联动发展的两个大胆设想。
保教授比较详实地阐述我们面临的两个大的背景,以此来判断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发展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一方面,作为国家战略的粤港澳大湾区拥有政策的极化效应,有望将大湾区的9+2城市打造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清醒地意识到国内旅游消费转型带来的挑战,例如消费更加趋于平民化、大众化,中国旅游消费逐渐回归到理性市场的轨道上。这种消费转型将会导致(1)相对正常的市场需求与供给结构失衡的矛盾,如高星级酒店局部区域过量;(2)已有旅游项目投资对旅游地产的过度依赖将带来长期的社会矛盾;(3)部分精品景区假日环境超载形势持续严峻。从背景切入,可以判断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发展需要回答的三个问题,大湾区能否形成一个独立的区域形象?大湾区能否提升区域吸引力?大湾区能否增加游客?
具体到澳门与珠海在大湾区的突破点与定位,保教授认为“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及“深中通道”将重构区域城市旅游空间格局,位于西岸的澳门和珠海在新的空间格局中需要重新定位。从城市功能与地位、城市主题与特色、城市旅游的核心要素等方面来权衡城市旅游供给和旅游城市的等级。分析表明,澳门与珠海旅游面临的主要瓶颈是其城市功能与地位相对较弱,也是这两个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一方面,两个城市各有优劣势。澳门城市规模小而过夜游客多,博彩形象深入人心;珠海入境过夜游客量不多,且横琴发展快速,土地较为充足,同时珠海又是最适宜人居的城市。另一方面,粤港澳地区目前有多个机场,然而香港、广州、深圳机场旅客年吞吐量最少的深圳都达4000万以上,澳门与珠海机场年吞吐量都不到1000万,国际航线数量也都远远低于香港、广州与深圳机场。基于此,在大湾区背景下,竞争还是合作?如何实现1+1>2的区域合作?如何突破瓶颈?如何寻找抓手?保教授为此提出两个大胆的假设与建议:(1)他山之石对澳门的启示,对标拉斯维加斯与奥兰多。在游客量、土地、基础设施等方面充分发挥两个城市的优势,规避劣势,横琴与澳门紧密合作,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目的地的定位就有可能实现。(2)澳门与珠海共建珠海市场,提升机场的竞争力,并可腾出澳门机场192公顷地用作城市休闲发展用地。这两个建议可以有效实现澳门与珠海游客有效的空间流动,共享两地利益,是突破点与抓手。
(罗秋菊教授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