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领导班子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三次集中学习研讨
10月17日,我院领导班子在院楼党员之家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三次集中学习研讨。
在第三次集中学习研讨中,徐红罡院长以“生态文明与旅游发展”为切入点,结合旅游研究,深入分析了如何践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一论述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对生态文明建设地位的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这既包含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也有达到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明确了方向指引、目标任务、根本遵循和前进动力。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徐红罡院长认为,实现绿水青山的途径需要探讨,生态旅游是途径之一。人类要保护自然,而不是改造自然,我们必须明确资源不能市场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一,需要构建多种体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要实现旅游低碳循环发展,则需要建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第二,明确“控制线”和制度规范,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等。第三,要采取各种“行动”,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例如,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等。第五,要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
最后,她建议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动各类自然保护地科学设置,建立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建设健康稳定高效的自然生态系统,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筑牢基石,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生态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