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旅游研究与人才培养线上论坛成功举办
1月15-16日,粤港澳暨东盟旅游研究与人才培养论坛以视频会议的形式顺利召开。论坛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主办,澳门旅游学院、香港理工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协办,吸引了来自中国粤港澳地区及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柬埔寨、缅甸等东盟9个国家的高等旅游院校共计30名专家学者出席发言。
本次论坛以 “后疫情时代的旅游教育与人才培养”为主题,围绕“旅游业的恢复”、“粤港澳与东盟旅游人才培养”、“疫情与旅游教育”等议题展开。开幕式由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张朝枝教授主持,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徐红罡教授进行欢迎致辞。徐红罡教授表示,过去的一年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艰难的一年,在这一特殊时期,国际旅游学者之间的相互交流、支持与互助显得尤为重要。此次会议联结各地区旅游教育领头院校学者进行观点分享,将为旅游业接下来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论坛的主旨演讲嘉宾为前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部主任徐京,他指出疫情对旅游的冲击前所未有,将重塑旅游业发展,因而旅游业的恢复不再是简单地回归常态;但同时,我们可以对旅游业的恢复保持足够的乐观,因为旅游的需求依旧强大;且旅游业会以新的形式恢复,亲自然的、低密度的以及短途的旅行将会比以往更流行。
主旨演讲嘉宾 徐京
在嘉宾发言环节,各国学者利用详实的数据、对疫情的冲击及市场和产业现状进行客观理性的研判,分别聚焦“疫情与旅游业”、“旅游业的复苏机遇”、“疫后旅游发展”、“疫情下的旅游教育”、“展望旅游教育与人才培养”等多个研究主题进行演讲。各国学者的观察与分享显示,疫情对旅游行业及其领域的教育和人才培养产生了影响,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同时游客必将会回归,国内旅游和区域旅游将成为关键,而不断变化的形势将会对未来的旅游人才提出更高要求。行业方面,各国对待旅游业采取了多样的措施应对此次危机;教育方面,从线下转为线上的教学模式已然成为新的趋势和特点。学者们多维度、有深度和有参考性的分享得到了参会嘉宾和观众的热烈响应与积极互动。
徐红罡教授在闭幕致辞中总结道,不确定性会成为旅游业的新常态,这将同时带来挑战与机遇,大家应该时刻做好应对变化的准备,实现信息共享将有助于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游客的行为和旅游模式将会有新的发展,因此旅游及旅游教育的韧性将成为后续研究中的重要话题,未来的旅游产品应当拥有更高的质量、满足更多的需求,并且是可持续发展的,行业人才也必须要有更强的适应力。
与会代表对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提供的合作交流平台高度赞扬,纷纷表示此次论坛通过分享推动旅游业复苏振兴和研究及教育的有益经验,为新形势下旅游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打开了新视野。该论坛的常态化发展将进一步深化和加强中国-东盟旅游研究交流与合作,为多方旅游发展及人才培养的思路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