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丨我院学子在第六届清华大学体育营销案例分析大赛喜获佳绩
清华大学体育营销案例分析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五届,由中心携手英迈传媒集团联合发起,旨在挖掘和总结体育产业营销的经典案例,更深刻剖析和理解体育产业营销的现状与特点,为广大从业者和未来的管理者提供更为开阔的思路和全新的视角。每届大赛都将收获几百份创意策划,学术、企业专家云集,多家知名媒体全程直播,听年轻人独特营销见解,也是优秀人才招募和世界一流大学传播平台。大赛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北京卫视、网易、新浪等多家主流媒体和网络平台的报道,获得了来自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好评。
第六届清华大学体育营销案例分析大赛于2021年9月正式拉开帷幕,决赛已于12月5日举行完毕。本届大赛共有6个案例,分别是乔氏台球、OYSHO、水发龙田、星奥体育、顾家家居和CBA公司,每个案例将会产生一个冠军、一个亚军和三个季军,共吸引了151支参赛队伍800多名选手报名,在初赛的激烈竞争后,12支优秀参赛队伍通过案例展示与现场评委答辩,分别角逐出六个企业营销方案的冠亚军。
在历届赛事中,进入决赛的多来自体育院校,特别是北京体育大学,而今年进入决赛的北京体育大学的队伍超过一半,进入决赛的京外赛队只有中山大学两支队伍,分别是游向后海队、营体向上队,两支队伍的队长均来自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由于疫情原因,其余10支京内队伍进行了现场展示,中山大学的两支队伍只能在线上进行展示,最终两支队伍均获得了亚军。
经过两个多月以来对方案的反复修改与打磨,两支队伍从初赛、复赛一步步走入决赛,最终获得了全国亚军。比赛结束后,每位成员都有不同方面的收获,两支队伍也十分希望能与大家分享比赛的经验与感想。
游向后海队所抽取的案例是“CBA联赛如何把握国内青少年篮球运动普及的良好时机不断扩大青少年球迷群体”,队员为来自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的贺惠惠、王达辰、谢彤、曾诗慧和来自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的沈乐佳、丁雪晴。

游向后海队队员合照
贺惠惠:这次比赛让我收获满满,不仅深化了我对营销的认识,还遇见了志同道合的伙伴,悉心指导我们的陈奕滨老师。非常感谢队友们的支持、老师的关怀,期待下一次的合作机会。
王达辰:本次活动使我们深入了解了营销策划的具体流程与相关原则,让我们能够针对每个案例提出实际的方案。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创新思维,更有助于我们通过团队协作将其细化。
谢彤:很开心能和大家一起比赛,第一次尝试营销比赛就和大家闯进决赛太幸运啦~更重要是认识了一群有趣的朋友。我们从不熟、不认识,经过一场场寒风中的冲刺讨论、极限约饭逐步走向相互扶持,加上陈老师的倾力支持,最后才能带来这样好的结果!
曾诗慧:准备比赛、完成方案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进一步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制定实际的营销方案中,是一次充分利用专业知识的良好的锻炼机会。
沈乐佳:从初赛到决赛的一个多月很充实也收获满满,第一次接触体育营销,获得了一次体育营销输入和输出的新体验,也认识了很棒的队友,和大家一起头脑风暴一起合作很开心。期待以后能有更多的学习和提升。
丁雪晴:这次比赛是一段非常难忘的经历,有欢欣和幸运的时刻,也有挑战与遗憾。非常感谢辛苦付出的队友们,希望以后还有更多的机会携手并肩,走到更好的舞台。
营体向上队所抽取的案例是“乔氏中式台球国际大师赛营销策略”,队员为来自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的陈了凡、周弦、王逸飞、张延、陈泓宇、吴伟勋。
营体向上队队员合照
陈了凡:从前期的破题,到中段的答辩,再到最终的线上展示,我们每迈过一步,内心的目标和对方案的把握与认识就更深刻一点。对我来说,这不仅是一次比赛,也是一次认识营销,精益求精的过程。
周弦:这次策划比赛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体育赛事营销框架与思维,能够有契机去接触之前一直感到陌生但又好奇的台球领域。从最初抽中选题的迷茫,到最后全国决赛答辩中自信地应对,背后是一次次的小组讨论与方案打磨,在这过程中,我们在不断成长提升,也在突破原先固有的思维框架。最后的结果离不开每一位团队成员的努力与付出,也感谢凌寒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指导与支持。
王逸飞:创意性和可行性是营销方案的一体两面,二者并非此消彼长与水火不容,而是完全可以两者兼优,如何推动营销设计的创新与落地的双重突破,是我在此次比赛中上的宝贵一课。
张延:无影灯下洞察问题,不设限地启航寻匙旅途,再次近距离接触营销平台,我们收获了与时俱进的策划思维模式。
陈泓宇:为了克服线上决赛比赛的劣势,我们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准备,从展示PPT到演讲脱稿,我们都做足了准备,争取在规定时间内将方案的亮点和核心呈现出来。这个经历对我来说弥足珍贵。
吴伟勋:这次比赛让我认识到,营销方案需兼备科学性、创意性、可行性,既要洞察现状,合乎营销逻辑,又要天马行空,激发想象空间,还要脚踏实地,推动项目落地。
编辑:黄 倩
初审:刘俏芬
审核:徐永怡
审核发布:张东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