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名课 | 旅游学院 罗秋菊:唯有热爱,方能抵御岁月漫长

 

编者按:中山大学不断加强卓越教师培养,引导教师敬重学问、关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名师名课”专栏旨在让广大教师开拓教书育人新思路,促进教和学的改革,追求卓越教学。

站在梁銶琚礼堂的讲台上

身后PPT的背景是《千里江山图》

台下是经管大类的660名学生

她说希望和大家一起

与世界每一处最美的山河相遇

在这场专业公开导学课中

中山大学第十届教学名师罗秋菊教授

带领同学观《唐宫夜宴》

看丁真与理塘,品“超级IP”故宫

赏《舞蹈风暴》和探李子柒田园牧歌······

 

image-20221021160711-1

 

这些都是“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潮流时尚的东西”,而她却非常喜欢,碰到新鲜事物总是很好奇地主动向学生了解。而要面对台下众多刚进入大学的同学们,想要讲好这些IP与旅游的关系,她还有些紧张,但她缓解紧张的方式一般是用笑容,用笑容打破相对沉寂的课堂,用笑容拉近与融洽师生关系,用笑容鼓励同学们打开学术与世界的大门。

永远把肯定放在第一位。每每听到学生关于课程内容的反馈与交流,她会笑得更欢,笑容中闪过一丝放松,肉眼可见平添了不少满足感与成就感,先说一句“谢谢你的喜欢,我觉得这个很好”,再继续开展平等对话与自由表达。

除了爱笑外,罗老师还有句“口头禅”:唯有热爱,方能抵御岁月漫长。热爱支撑她深耕会展行业二十余年,同样也在鞭策她持续在教学一线发光发热,全情育人,帮助更多学生找到自己的热爱,重视学生科研兴趣与潜能的培植。

 

走进会展,做幸福产业的造梦者与追梦人

 

2000年,罗秋菊赴美访学,在与访学导师赵金林教授关注的奥运餐饮服务领域的接触中,与“Event”结缘,于她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会展业与赛事管理、文化活动与传播、线上活动与旅游社交媒体、旅游线上舆情危机管理……好奇萌芽为兴趣,兴趣蔓延成热爱,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2003年,已经成为大学副教授的她,做出了人生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报读博士,并脱产。师从旅游学院创院院长保继刚教授,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成为旅游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的学科带头人,2007年中山大学获批设立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她由会展行业的追梦人也成长为带领学生追梦,带领院系建设一流本科专业的造梦人。

“在会展领域做了20多年的研究,这20多年里我不断持续地学习和调研,工作于我而言早已经变成一种习惯了”,冷板凳式沉淀、钻牛角尖式实践的二十余年,择会展而恒之,倾心打磨,卓有成效。她曾获会展教育领军人物奖、全国高校教师会展产教融合成就奖等行业杰出荣誉,多年累积的隐性教学经验和知识,在显性教学改革与一流课程建设中同样行之有效。2021年旅游学院获得中山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一等奖3项,且1项荣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她以第三排名和第一排名的成绩,分别获得省级与校级教学成果两个一等奖。在推动学院两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的同时,还全身心担任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负责人。

 

教学相长,保持与Z世代交流对话

 

罗老师长期扎根教学一线,自2007年始任旅游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学科带头人及2014年任旅游学院副院长以来,她始终以躬行者的姿态全情投入课堂教学,每年坚持为本科生开设2门以上的专业课程,近三学年来教学课时累计367学时,年均授课122学时。

“坚持虽然意味着枯燥和重复,但是重复却可以萌生力量”,在中大授课16年,教学于她从不是重复的负担,而是教学相长的思维碰撞。在课程设计之前,她会在学生中进行调查,了解近期学生感兴趣的文旅现象,结合教材知识展开教学,不断从学生与教材中汲取源头活水,打破课堂的沉默和单方面输出,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专业素养。实际课堂中,她将“李子柒”“理塘丁真”“唐宫夜宴”等有趣鲜活案例带入课堂,以积极活力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激起学生研究兴趣。

“在中大授课16年,每一年都能感受到明显的变化,不同的学生个性、产业的动态变化、知识迭代更新,这让我既兴奋又紧张”。这种紧张感敦促她始终活跃行业与教学一线,积累实践经验,将之转化为学术问题与成果,并反哺于教学;兴奋感则激励她保持热情,与时代同频共振,与学生教学相长。

她积极参与一流课程及教材建设,已经出版《会展概论》以及即将出版《展览策划与组织》教材,且会展概论获批广东省一流建设课程。她主编的《会展概论》涉及商务会展活动(businesse vents)、文化节庆活动(culture events)、体育赛事活动(sports events)等多个领域,选取国家仪式、绿色广交会、港珠澳大桥建设以及红色文化活动等案例,将“思政”柔和引入专业课堂,依托旅游与会展的学科特色,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中国道路,激发学生对社会发展热点事件的关注。

image-20221021160737-2

顺应新时代中国会展业快速发展趋势,她主持开设《会展概论》线上慕课课程。在慕课平台的会展授学空间、师生关系互动中,她携手三位老师寓思政教育于课堂,引导和树立青年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培养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学生的大局观,实现会展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教研相成,脚踏实地积淀能力与成长

 

“作为教师,最大的心愿和快乐有二,带学生、做科研”,罗老师在自己的朋友圈写道,同样更包括带学生一起做科研。

“研究和日常不是二元对立的,研究是日常的延伸,善于观察生活和反思生活往往有助于研究工作的展开”,做擅长的事是她对学生的期待。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领域,持续的思维训练,扎实的论文写作与投稿修改指导,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所指导本科生已有20多位的论文发表于国内外顶级期刊,其中不乏有发表到《Tourism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旅游学刊》、《地理研究》、《地理科学》等顶级期刊,选题更是多将个人兴趣与家国情怀结合。例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训练,指导多个本科生小组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立项、省级立项和校级立项,并将之转化为学术成果;指导博士生翟雪婷获2021年中山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荣获优秀指导教师。此外,近年来指导多位本科、硕博生论文获国内外知名学术会议奖项、文化和旅游部优秀研究成果等等。

在遵循“学习—实践”闭环式创新实践模式中,她鼓励学生们下沉基层,提供大量的行业项目让学生参与到会展产业实践中。如学生可以参与到与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开展的《5G CloudVR企业展示经济研究项目》中,让学生在收获最前沿的知识的同时,通过切身感受体悟国家战略及行业发展前沿,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中大旅游学院,在你们经历了严苛的知识训练和生活的历练后,我依然看到了独立、健康的人格、以及惊人的辨别力和十足的批判精神,依然心怀感恩拥有爱的能力,依然拥有炙热去关怀他人,依然拥有天真和理想。”这是她毕业寄语中对同学们的肯定,她同样饱含炽热的爱去关怀学生,带领学生保持天真追寻理想,心怀热爱拥抱更广的世界。

 

未来可期,助力学生去探索未来的无限可能

 

心向往之,行必能至。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就业方向,罗老师寄语同学们:“生活需要笃定,理想需要坚守,要去尝试、去坚持,坚持往往枯燥与乏味,但坚持往往是力量”。她将学生视为“宝贝学生”,并且如数家珍,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珍贵的,我们把学生当做最珍贵的资源,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尤其重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业的成长中,自信有光。

因此,除无条件支持学生在境内外升学外,她更鼓励同学们彰显个性,遵从内心,无须与世偃仰,大胆展现自我,顺应时代的多元化要求,比如组内硕士毕业生林潼追寻热爱、奔赴山海,创立树德文创品牌,并一直在文创行业发展至今。组内在读研究生郭梓岩援助兵团、建设祖国,利用暑期参与新疆建设兵团赴疆兴业计划;组内在读本科生黄奕兴拍摄vlog、记录生活同时宣传母校中山大学,最高单个视频破200万播放,与罗老师一同尝试新媒体实践……

在旅游学院的毕业典礼上,罗老师借王国维的三重境界寄语同学:“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理想定在灯火阑珊处”。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这是罗秋菊老师坚信的,也是她教予学生们的世界广阔与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