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大学生“发现传统村落”调查大赛颁奖仪式成功举办

发布人:旅游学院

        2016年10月13日,首届全国大学生“发现传统村落”调查大赛颁奖仪式在中山大学南校区文科大楼成功举办,标志着历时近四个月的调查大赛圆满收官。本次活动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旅游休闲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古村之友、广东省绿盟公益基金会等公益组织共同举办。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的党委书记林俊洪、副院长孙九霞教授,广东省绿盟公益基金会公益学院院长汤浩宁、副秘书长李倩、策划设计部副部长郑嘉欣、最美乡村自媒体总监吴晓芳、计划项目部执行干事陈嘉明,古村之友研发总监郑捷、西北地区负责人郑海龙、广州古村之友负责人梁丽作为主办方嘉宾,以及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主任吴重庆、绿色环球21中国咨询专家陈旭军、广州大学客座教授武旭峰等作为特邀点评嘉宾出席本次活动。
        首届全国大学生“发现传统村落”调查大赛得到了全国各地80多所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通过激烈的角逐,最终有19份作品从近百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其团队代表参加了本次大赛颁奖仪式。

颁奖典礼现场



 
        孙九霞教授指出,本次全国大学生“发现传统村落”调查大赛开展的目的是让大学生群体走进乡土社会,了解传统村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现状,认识承载着厚重的乡土文明和现代人乡愁记忆的传统村落。而从大赛的参赛情况(来自80多个高校的近百支队伍提交参赛作品,涉及20多个省市的村落)来看,大赛的目的已经达到。古村之友研发总监郑捷肯定了参赛作品形式丰富、内容多样,强调培养“新乡贤”的重要性,认为活动的出发点在于筛选一批人才、发起一批项目、带动一批古村落。策划设计部副部长郑嘉欣高度肯定了“发现传统村落”调查大赛这一活动,并强调“少年强则乡村强,乡村强则中国强”。

中山大学孙九霞教授致辞



        六支获奖队伍分别进行成果展示,并由嘉宾进行点评。其中,四川大学的“XLL调研队” 《摩梭人的仪式与工艺》、华南师范大学的“Zzzc” 《探寻旅游开发中传统村落建筑的“坚守与变通”》以及中山大学的“裸人” 团队《探寻村落密码—历史变迁中白倮村落的自然崇拜》获三等奖,他们用生动形象的图文为现场观众一一呈现了传统乡村中独特的民俗风情、建筑风貌和地方信仰;中山大学的林昱池《村落·记忆与口述史之红色革命史》以及湖南师范大学的知行客团队《坚守与传承:基于社区增权的岳阳县张谷英村传统村落保护研究》获二等奖,扎实的田野调研和较深的理论运用,体现了参赛者对村落现象考察背后的学术性思考;广州大学的“Y.Q.Z”团队《传统村落之殇——探访大旗头》获一等奖,该团队运用专业技术3D建模还原清代岭南建筑风貌,同时对建筑的文化内涵进行了详细解读,给我们带来一场颇具视觉冲击的文化盛宴。作品选题的新颖、调研的扎实以及问题分析的到位等方面得到众位点评嘉宾的一致认可,同时,点评专家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方向,如作品需要进一步关注社会空间等。典礼最后开展了由绿盟公益学院和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共同主办的《传统村落大发现与活化》公益讲堂。

林俊洪书记为一等奖队伍代表颁奖
参加活动人员合影



 
        随着讲座的结束,此次全国大学生“发现传统村落”调查大赛颁奖仪式也圆满落幕。首次传统村落调查大赛是一个新窗口,为有志于发现传统村落并关心古村落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学界和业界的新生力量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此次暑期调研和成果交流只是漫长征程的一小步,持续的活动势必会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