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热门景点的可持续发展,有我们的一份力!

在过去的假期里

你是否也曾背起行囊

奔赴山河辽阔?

行走在群山遍野之间

穿梭于熙熙攘攘街道

你可曾留意

美丽之下是否有疮痍?

可了解游人体验是否充盈?

可曾关注周围居民真实生活?

可曾与老宅的主人促膝长谈?

2023年这个暑假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的青年学生

不仅是为景区贡献游览人次的游客

还是推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者

 

image-20231017103626-1

2023年黄山-西递-宏村监测组合照

 

2010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与中山大学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管理与监测中心”(Monitoring Center for UNWTO Sustainable Tourism Observatories,MCSTO)诞生。中山大学作为MCSTO依托单位,由中山大学旅游发展规划与研究中心负责其具体技术工作的开展。

 

2023年暑期,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师生分组深入黄山风景区及周边毗邻乡镇、西递、宏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监测工作,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黄山、西递、宏村站圆满完成2023年度监测工作。

 

image-20231017103626-2

2023年黄山-西递-宏村监测组合照

 

黄山

监测组深入景区周边5个乡镇

与政府部门座谈

在景区和9个村庄派发问卷

你也许在黄山景区、玉屏索道、

云谷索道下站

和新国线换乘中心遇到过他们

也听到过一声

“您好~向您了解几个问题好吗?”

今年黄山组新增

面向游客和景区的两个专题

景区拥堵与治理游客负责任行为

涉及游客满意度、旅游恢复情况等

多个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话题

为在游客中传播文明旅游低碳旅游观念

默默地出了一份力

 

image-20231017103626-3image-20231017103626-4

 

在社区监测方面

监测组一行先后与

黄山风景区管委会相关职能部门、

景区经营企业、驻山单位、周边社区

和大小文旅企业等开展了深入考察和访谈

分组深入耿城镇、焦村镇和三口镇

与当地政府深入交流

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发展方向等话题

考察了奇瑞黄山露营地、

焦村农旅融合特色项目、

耿城长寿沟村等乡村改造工程

和互助公社等康养地产项目

重点集中调研了谭家桥镇

考察了悠悠湖文旅街区和上海场林场等

并与社区居民深入交流

 

image-20231017103626-5

image-20231017103626-6

image-20231017103626-7

同学们在黄山周边乡镇社区开展问卷调研(组图)

image-20231017103626-8

监测组同学们参观考察黄山东大门建设开发情况

 

 

即使没去过西递

你也一定听说过她的大名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

西递旅游热度再创新高

西递村位于黄山市黟县

于2000年与宏村共同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荣获第一批

“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殊荣

作为“全球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网络(INSTO)”成员

我院持续对西递村进行可持续旅游观测

image-20231017103626-9

西递传统民居 摄:杨泉

image-20231017103626-10

西递田园风光  摄:杨泉

image-20231017103626-11

西递古村全景 摄:杨泉

 

监测组问卷设计涵盖了

居民对旅游影响、生计资本

和对遗产保护的感知

以及游客的旅游满意度

旅游行为特征等方面

 

image-20231017103626-12

小组成员访谈本地居民 摄:杨泉

image-20231017103626-13

小组成员收集问卷  摄:杨泉

image-20231017103626-14

小组成员访谈政府官员 摄:杨泉

image-20231017103626-15

小组成员跟踪垃圾转运情况 摄:杨泉

 

西递监测组开展了

商业化非遗传承与保护

环境保护能源使用

四个专题调研

评估西递商业发展情况

关心村内徽派古建筑

“三雕”(石雕、木雕、砖雕)

楹联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状况

聚焦垃圾管理、污水处理等情况

关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使用

节能减排意识和行为等

 

image-20231017103626-16

小组成员合照 摄:杨泉

 

 

点击观看花灯体验视频

 

2000

宏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

以其悠久的历史、古朴的文化

和建筑风格成为了

国内炙手可热的文化旅游景点

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作为中国最早的村落型世界遗产之一

宏村是古村落旅游的先行者和示范点

旅游发展模式已经趋于成熟

地方经济与发展与旅游业深度捆绑

为地方发展提供机遇的同时

也带来了诸多挑战

从2012年开始

监测中心在宏村系统、及时、

定期观察记录

根据变化趋势

发现遗产保护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不断探索遗产地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

 

image-20231017103626-17

宏村南湖风景

 

监测组适应时代新变化

在原有商业化、环境治理、

古民居建档专题基础上

新增了水环境、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两个专题

对宏村发展情况进行考察

 

image-20231017103626-18

监测组进行社区调研

 

与在西递村的考察类似

宏村监测组重点考察垃圾处理

设施建设、商业化发展等情况

尤其关注宏村水环境

走访统计了村内水系、水体质量

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值得注意的是

今年引入了3D建模设备辅助古民居建档

 

 

image-20231017103626-19

宏村垃圾收集

image-20231017103626-20

宏村居民使用传统水系

image-20231017103626-21

徽州传统建筑上的砖雕

image-20231017103626-22

徽州木雕非遗研学课堂(资料来源:影县宏村守艺人视频号)

image-20231017103627-23

监测组使用3D建模设备对保护民居建档

 

image-20231017103627-24

宏村监测组合影留念

 

要调研游客体验

还是得自己也体验一把

“闹灯会”是黟县的省级非遗民间活动

是具有徽州特色的岁时节庆习俗

以宏村的雉山灯会最具代表性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

“闹灯会”的传统逐渐淡出了

老百姓的生活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

2020年11月开始

“闹灯会”逐渐复苏

“宏村花灯队”创立

这项传统的非遗民俗

逐渐找到了新的定位和传承方式

 

7月11日

旅游学院寇力容助理教授

和监测组学生齐聚宏村

参加了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可持续发展

观测点与监测中心(MCSTO)

组织的“闹花灯”活动

在宏村老中学旧址

徽黄京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代表

介绍了“闹花灯”的传统和复原经过

 

image-20231017103627-25

了解“闹灯会”相关的知识

 

大家组建起一支花灯队

有乐器组负责打鼓、敲锣、打镲

有表演组负责“舞灯”“闹灯”

 

image-20231017103627-26

乐器组和表演组在草地上排练

image-20231017103627-27

乐器组的同学听老师的讲解

image-20231017103627-28

花灯队出发前合影

 

从宏村老中学旧址出发

穿过宏村的街巷

环月沼巡游两圈

走向村口的两棵大树

沿着南湖中心登上画桥

旅院花灯队引得游人驻足观看

加入游行队伍

不亦乐乎

 

image-20231017103627-29

监测组花灯队在月沼巡游

image-20231017103627-30

监测组花灯队走过画桥

 

“闹灯会”展现了

古村落从古至今潜藏的地方记忆

这一次亲身体验

让大家对非遗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的

活化传承

有了更实在的思考

 

非遗普遍面临传承难的问题

非遗技艺的功能

与现代生活的需求错位

优秀传统文化亟需创新传承方式

历年的监测工作中

监测组持续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期待与更多在地力量

为旅游地、遗产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际传承

付诸行动

 

image-20231017103627-31

在宏村老中学旧址的草地上合影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一周,七天,数万步

这次监测活动

为规划系学生提供了

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

将学术理论应用于田野的机会

监测组走遍大街小巷村头巷尾

收集一手真实资料

分析形成旅游可持续发展年度监测报告

为当地旅游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科学建议

构建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动态调整能力

未来

旅游学院将坚持服务国家战略

赋能文旅融合和旅游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