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交汇,媒介融合 | 第一届媒介地理学工作坊顺利举办

 

2023年12月10至11日,由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承办,可持续旅游智能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和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支持的“第一届媒介地理学工作坊”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成功举办。
 

image-20240209101601-1

第一届媒介地理学工作坊“媒介化时代的人地关系重估与重构”

 

本次工作坊以“媒介化时代的人地关系重估与重构”为主题,聚焦“如何评估媒介影响和改变人地关系的方式、路径与结果”和“如何促进更有意义的人地关系重构”两个核心问题,邀请了近三十位来自新闻与传播学、文化地理学、社会学与人类学、文化研究、管理学等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见解分享和对话交流。本次工作坊参会人数逾90人。

image-20240209101601-2

参会嘉宾合影

 

开幕式

 

12月10日,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张骁鸣教授主持工作坊开幕式,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朱竑教授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徐红罡教授分别致辞。本次工作坊希望整合多学科视角,回应新媒介带来的新现象、新变化、新挑战,为相关研究的发展贡献力量。

 

image-20240209101601-3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张骁鸣教授主持工作坊开幕式

 

image-20240209101601-4

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朱竑教授致辞

 

image-20240209101601-5

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徐红罡教授致辞

 

主旨发言

 

12月10日上午,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首任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周尚意教授作题为《逃避与逃向媒介的地方建构》的主旨发言。周尚意教授围绕理论思考基点、“逃避媒介的地方建构”和“逃向媒介的地方建构”三个要点进行汇报,阐释了地理学人参与媒介地理研究时区别于新闻传播学者和社会学者的重要研究视角。

 

image-20240209101601-6

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首任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周尚意教授作主旨发言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袁艳教授作题为《从地方“制造”到地方“织造”——编织视角下的媒介地理学》的主旨发言。袁艳教授以女性学者的视角,从“编织”的具身体验感知展开与媒介地理学中“纹理性”等概念的理论对话,创新性地提出了隐藏在编织技艺中的“地方织造”的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地方制造”的内涵。

 

image-20240209101601-7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袁艳教授作主旨发言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元宇宙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臧志彭教授作题为《文化元宇宙:前瞻与建构——基于<中国文化白皮书>的思考》的主旨发言。臧志彭教授介绍了对于元宇宙真正内涵的认识视角,并通过VR全感互动剧场“风起洛阳”等案例进一步指出文化元宇宙的重要产业应用实践意义。

 

image-20240209101601-8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元宇宙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臧志彭教授作主旨发言

 

特邀报告

 

工作坊以交叉对话、互相启发为基本学术立场。12月10日下午至11日上午,来自不同学科领域、不同院校的8位汇报人、8位与谈人和4位主持人共同奉献了8场精彩的特邀报告。

12月10日下午,来自深圳大学艺术学部美术与设计学院的杨晨啸助理教授作主题为《新媒体交互设计在文旅产业中的应用策略研究》的报告,以新媒体交互设计的基本框架为切入点,通过视频、图片等交互式展览的案例展示全面生动地讲述了新媒介技术在文旅产业中的应用策略。

 

image-20240209101601-9

深圳大学艺术学部美术与设计学院杨晨啸助理教授作特邀报告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胡迪副教授作主题为《GIS 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研究的思考与探索》的报告,介绍了GIS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研究的成果,展示GIS对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研究中的作用及其面临的困境和机遇。

 

image-20240209101601-10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胡迪副教授作特邀报告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黄琢玮副教授作主题为《混融与激荡:媒介化视角下的地方解读》的报告,结合对西安、“野景点”等的社交媒体数据的研究,介绍了社交媒体对旅游发展的影响以及媒介化时代对于地方的认识与解读。 

 

image-20240209101601-11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黄琢玮副教授作特邀报告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尹铎副教授作主题为《新媒介时代人与城市动物关系的营建与消费》的报告,指出“超越人类的地理学”应该被理解为“超出人类范畴的地理”或“不仅仅以人类为中心的地理”,并介绍了探究在城市空间中人、媒介与动物互动的研究思路。


 

image-20240209101601-12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尹铎副教授作特邀报告

 

来自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的罗秋菊教授和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的戴俊骋教授分别担任了10日下午两个特邀报告环节的主持人,来自厦门理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的王瑶副教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的毛子丹副教授、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的马凌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姜璐副教授分别担任与谈人。

12月10日下午特邀报告主持人及与谈人

 

12月11日上午,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解佳副研究员作主题为《理解数字时代的人地关系:基于网红空间的研究》的报告。她围绕媒介逻辑对公共空间的渗透,深入探讨了文旅产业中日益显著的媒介化演变趋势,并从公共空间、绅士化等多个理论角度剖析了数字时代人地关系的复杂性。

 

image-20240209101601-19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解佳副研究员作特邀报告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黄旭副教授作主题为《“只打卡不读书”:媒介地理视角下消费者对南京先锋书店的地方体验》的报告,以一个针对网络数据进行内容分析的量化研究为切入点,转而全面分享了自己作为摄影师在南京先锋书店进行的影像记录和思考,其细致而生动的演说引发全场与会者的热议。

 

image-20240209101601-20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黄旭副教授作特邀报告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刘晨副教授作主题为《在社交媒体上可视化人和地方:一种新的观看方式?》的报告,介绍了其围绕社交媒体与地方关系所开展的项目基本信息与研究场域,指出社交媒体具有情绪导向、建构地方、使世界可视化等特性,并基于其在广州实地考察的经验概述出“图像作为社交媒体的语言体系”对社会建构的作用和影响。

 

image-20240209101601-21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刘晨副教授作特邀报告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张骁鸣教授作主题为《不谈“媒介”的段义孚:一种向内构造的地理学》的报告,以“段义孚在什么意义上不谈媒介”这样一个疑问句引出讨论,对段义孚的自传《我是谁?》中所暗含的媒介思想与取向进行细致剖析,并从大众媒介、人的延伸、元素型媒介、地理媒介等多个不同角度挖掘了一位文化地理学大师通过隐晦而间接的方式与媒介展开的对话。

 

image-20240209101601-22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张骁鸣教授作特邀报告

 

来自肇庆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的郭栩东教授和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的黄琢玮副教授分别担任了11日上午两个特邀报告环节的主持人,来自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的阿荣娜副教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的李劼副教授和张凌寒助理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塔娜副研究员分别担任与谈人。

12月11日上午特邀报告主持人、与谈人

 

闭幕式

 

闭幕式上,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黄琢玮副教授总结了此次工作坊取得的重要成果。她表示,以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介,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重塑人们的时空体验,呼唤着学界进行新的探索。黄琢玮副教授呼吁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们继续汇聚在媒介地理学这个交叉领域之中,期待来年再次相聚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image-20240209101601-28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黄琢玮副教授致闭幕词

 

与会代表对张骁鸣教授、黄琢玮副教授等会议发起者表达了衷心感谢,并尝试提出了本次工作坊在国内媒介地理学研究历程中所具有的“里程碑”意义。本次工作坊的顺利开展有效回应了媒介化时代人地关系的重估与重构问题,有望进一步推动媒介地理学的学科交叉与理论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