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力容助理教授:理解自然景区中游客对声音的体验

问题提出

 

声音和声环境是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游客对目的地的体验和评价。自然旅游地本是一个充满自然之声的地方(例如潺潺流水、簌簌风声、燕语莺啼),但是自然之声常常被游客所忽视,其内在原因仍缺少探究。

同时,游客对声音的体验是动态复杂、因人而异的,与特定的声音来源和情境密切相关。那么,在自然旅游地游览过程中,游客如何感知和体验多源的声音?在什么时间和地点下,游客能够留意并享受自然的声音?为什么不同游客在多元情境下对声音的体验具有差异?带着这些疑惑,笔者开始了本项研究。本研究运用多种方法,关注游客在自然旅游地不同情境下对多源声音的体验,探究声音对游客体验影响的内在机制,揭示游客对声环境体验的动态性和复杂性。

 

研究过程


 

研究案例


本研究选择黄山为案例地,黄山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具有丰富的自然声音,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其声环境具有多元性和代表性。

 

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数据收集。

 

第一阶段

本研究招募了34个样本,在其游览黄山的一天中,要求每个样本配合携带一台GPS追踪器(本研究采用了两步路户外助手APP)和一台便携式声音分贝仪,记录实时的时空间轨迹和实时声音分贝水平。此外,在黄山的10个重要节点,要求每个样本拍摄照片和视频,反映其在重要节点实时实地的旅游体验。其中,还有2个样本佩戴便携式情绪监测手环,以记录其实时的皮肤电活动水平。

 

第二阶段

针对第一个阶段的参与者,开展深度访谈,关注游客对特定节点声音和声环境的体验,以及游览黄山的整体体验等。样本招募直到信息达到饱和,最终从34个样本中招募了20名受访者。

 

数据分析

    

首先按照时间对参与者实时GPS轨迹和声音分贝水平进行匹配和数据可视化;之后根据每个样本携带的便携式分贝仪在每个重要节点的时长,计算了样本在黄山10个节点的等效声音分贝水平;最后运用主题分析法,分析深度访谈所收集的定性数据,将不同情境、多种来源声音、游客多样活动以及受访者的主观体验结合起来。

 

image-20240304111530-1

图 黄山10个重要节点的等效声音分贝水平(来源:笔者自绘)

 

研究发现:

不同情境下游客对多源声音的体验


 

(1) 嘈杂的环境:以观光为主的体验

    这个情境是实测声音分贝水平很高的节点,包括黄山知名景点(比如迎客松和莲花峰)和交通要道(比如索道上下站)。在这种情境下,游客常常被视觉美景吸引,多开展观光、打卡、拍照等活动。并且,这些节点空间较小且游客聚集、人流众多,使得游客很难听到和体验自然之声。然而,虽然这个情境的声音分贝很高,但只有当游客自身的活动和社交被打扰时,他们才会注意到嘈杂。

 

image-20240304111530-2

图 黄山迎客松前聚集、寻找拍照点的人流(来源:受访者A01供图)

 

(2) 多样化的人声:与他人的互动

    这个情境是实测声音分贝水平较高的节点,包括鳌鱼峰、光明顶、百步云梯等景点。因为这些景点在近处没有太多壮观的视觉风景,并且有较大平台或游客保持流动,游客相对不太聚集。在这一情境下,游客侧重于开展社交互动,因为环境相对不太嘈杂,游客仍可以识别具体的人声,在不同的社交场景下,游客对不同人声赋予了多元化的内涵,但在这个场景下游客仍难以注意到自然之声。

image-20240304111530-3

图 黄山百步云梯附近流动的游客和远处的美景(来源:受访者A09供图)

 

(3) 寂静的氛围:邂逅自然之声

    这个情境是实测声音分贝水平较低的节点,包括黄山后山的一些景点,如梦笔生花、连理松、游客较少的林间小路等。这些景点比较安静,游客在行走中,能够时不时地感受到鸟鸣、风吹过树叶的声音等。这些情境下视觉景观尽管很美,但缺少变化;常常地势平坦,空间宽敞,游客无需花费太多力气,轻松走在平坦小路上。在这些场景中,自然之声从寂静的氛围中浮现,更容易被游客注意到,当然不同游客对多源自然之声的体验仍具有差异。

 

image-20240304111530-4

图  静谧平坦的山间小路(来源:被访者A20)

 

(4) 机制总结

游客的声音体验具有动态性和情境性。声音对游客的影响,不仅是通过其内在特质,也是通过每个游客与特定来源的声音和环境构建起的关系网络产生影响。每个游客持续地与其周边的声音和环境建立多样化的关系网络,这些关系网络具有情境性和时间性,进而影响不同游客对声音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在自然旅游地,游客很难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体验到自然之声。本研究发现,只有在视觉刺激削弱、人声遮蔽效应降低,并且在特定场景下游客将自然的声音拼装至其所建构的关系网络中的时候,这个游客才能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下体验到寂静氛围中涌现的自然之声。

 

image-20240304111530-5

图 不同情境下多源声音对游客体验影响内在机制的关系性动态图(来源:笔者自绘)

 

研究贡献

 

本研究富有创新性地运用关系性视角,解释自然旅游地的游客通过与多种来源声音建立起有意义的动态联系网络,为理解游客差异化声音体验的内在机制提供了分析框架。此外,本文所采用的混合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突破,弥补了现有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来测量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整体声音体验的不足,提供了方法论方面的创新。

本研究也对自然旅游地的规划管理具有实际意义:包括设计具有自然声音特色的旅游路线,引导游客感受和欣赏目的地多源的自然声音;针对游客自然声音的体验提供政策干预,避免人声嘈杂和视觉刺激,促进游客与自然的多感官接触;引导游客对自然声音及其来源故事的探索、收集和展示,增强游客在不同情境下与自然声音的关联和联系。

 

成果引用

 

Lirong Kou, Xuehong Xiao, Honggang Xu* & Jingming Cheng (2023): Understanding tourist experiences of sounds at nature-based destinations: from a relational perspective, 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 DOI:10.1080/13683500.2023.2168522

 

文案|寇力容  蒋振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