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康养旅游研究团队在东莞发布《康养蓝皮书》7周年合集版,激发康养成为县域经济增长新动能
编者按
6月21-23日,由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主办,为期三天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大会2024暨《康养蓝皮书(2017-2023)》合集版发布会活动在东莞顺利举行。目前,这部“康养产业大百科全书”已正式发行。
《康养蓝皮书(2017-2023)》合集版发布会现场
在发布会上,《康养蓝皮书》系列丛书出版单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责任编辑刘如东先生介绍到:“自2017年《康养蓝皮书》首次出版以来,便引领康养产业研究潮流。在当代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高端智库平台数据库和我社中国皮书网约800种皮书库的搜索排名中,搜索点击率和下载量一直位居前十;何莽主编被誉为中国康养产业研究第一人,他提出的康养理念被广泛接受,对康养产业发展影响深远”。
《康养蓝皮书》主编、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何莽作主题报告
《康养蓝皮书》主编、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何莽在大会上回顾了《康养蓝皮书》从0到7的发展历程。自2011年起,何莽副院长便开始关注社会老龄化问题,提出打造康养吸引物,推动传统旅游地向康养目的地转型。2015年何莽副院长作为中组部西部博士服务团成员,在四川省挂职期间深入基层调研,并与博士团成员多次研讨,对康养相关产业进行梳理,开始构建康养概念体系。2016年起,在何莽副院长的倡导下,组建了以第十六批博士服务团四川省挂职干部为核心的《康养蓝皮书》编委会,并首次系统地对“康养”进行概念界定与理论阐释,建构区域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首创“中国康养强市”和“中国康养强县”榜单。
与此同时,基于网络大数据检索、交叉验证、专家评估以及重点区域与项目的参与式观察法,对中国内地330个地级以上城市和2800个县(含县级市、市辖区)的不同资源类别和业态形式进行深入梳理,新建《中国康养政策数据库》《中国康养企业数据库》《中国康养项目建设库》等多个数据库,完善康养政策数据、康养项目数据,优化康养产业指标体系等,通过数据库挖掘来解决研究障碍。广泛调研是支撑《康养蓝皮书》的撰写基础。《康养蓝皮书》编委团队先后赴四川,重庆,河北张家口,黑龙江五大连池,河南,浙江,宁夏,新疆等地跟踪康养项目发展,调研足迹遍及全国各地,不断加强对康养一线动态的把握,积累了大量鲜活素材,为《康养蓝皮书》编写提供了详实的一手资料。2017年至今,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全国中老年网已连续6次联合对外发布《康养蓝皮书》,该皮书被誉为“康养风向标”,备受各界瞩目和认可。
此外,《康养蓝皮书》历年发布会皆受到国家领导人、各地政府及媒体广泛关注,国务院原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邹家华,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民政部原副部长陈虹,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张世平,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何丕洁,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田雪原(排名不分先后)都曾出席过蓝皮书发布会并致辞,或为蓝皮书作序、提供指导帮助。至今《康养蓝皮书》发布会的累计参会人数超过上万人次。新华社、人民日报、中新社、中国日报、南方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健康网、东方网、北方网、千龙网、新浪、网易、搜狐、21世纪财经、中国证券网、国际在线、香港卫视等100多家媒体都曾对发布会及蓝皮书内容进行详实报道。
自《康养蓝皮书》首次发布以来,这一系列图书每年围绕不同主题,系统性地梳理和分析康养产业的发展脉络与趋势。首本《康养蓝皮书(2017)》系统地对“康养”进行概念界定和理论阐释,构造出康养产业的三维空间与六度理论,对康养产业概念体系进行全面梳理。《康养蓝皮书(2018)》创新构建了包含4大指标,15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143个观测变量的区域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各地评估和决策提供了客观的数据支持。《康养蓝皮书(2019)》聚焦资本与市场,从产业发展、康养项目等层面跟踪产业发展前沿。《康养蓝皮书(2020)》关注新冠疫情下康养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四大业态依附于五类资源集群发展的康养产业生态体逐步形成。《康养蓝皮书(2021)》聚焦文旅康养赋能乡村振兴的模式,重点关注大中型康养企业与细分康养业态的发展情况。第六部《康养蓝皮书(2022-2023)》关注当前康养领域的标准化进程,聚焦国内外发展成熟的康养领域和康养主体,为各地政府因地制宜促进康养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同时,《康养蓝皮书》建构起区域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首创“中国康养强市”和“中国康养强县”榜单。何莽副院长认为:康养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层面的五大政策支持:积极老龄化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健康中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促进旅游观光向度假转型的策略。这些政策的交汇为康养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坚实的政策保障。“我们的研究表明,康养产业为推动县域经济跨区域跨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案例与借鉴。”何莽副院长表示,如今康养产业正构建一个更全面生态体系,其服务对象从单一的游客转向更广泛的商家,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随着跨区域跨产业深度融合,康养产业将吸引更多人才和资源向县域流动,进而推动县域经济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随着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康养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何莽副院长强调,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康养旅游研究团队会继续关注研究我国康养产业发展动态,研究成果《康养蓝皮书》系列也会持续出版,将从学术研究视角为各地康养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及案例分享,为县域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以康养激发县域经济增长新动能,这一理念得到了教育部认可。今年6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函商请中山大学,提请旅游学院支持教育部对口援建的江西省上犹县,指导该县文旅康养产业规划,协助制定相关地方标准,开展人才培养培训等工作,希望以此推动当地文旅康养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