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俩→师兄妹,竹贞、卫杰,好样的!

在今年的新生中

有这样两位特别的学生

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

隆林各族自治县隆林中学的

2024级药学院本科生罗竹贞

和开启在中大第七个学年的

2024级旅游学院博士研究生卫杰

三年前,卫杰所在的

中山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

广西分队

来到广西隆林中学支教

他们成了“师徒俩”

卫杰是竹贞的副班主任

为竹贞心中种下了“考中大”的种子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现在,他们已经是

身处同一所大学的“师兄妹”

“中大人”

成为了他们共同的身份标识

奔赴大山,从中大到隆林

走出大山,从隆林到中大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

image-20240926114958-1

“做点实事”

“作为一名支教老师

需要同时具备作为志愿者的服务精神

和作为人民教师的职业精神。”

这是卫杰写在

自己支教工作总结中的一句话

支教团成员前往的隆林各族自治县

是当时广西的贫困县之一

2020年末脱贫摘帽

而隆林中学是

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自2021年开始新的“站点”

image-20240926115021-2

中山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在隆林中学四位队员,卫杰(左一)

 

去隆林之前

卫杰和他的三位支教团队友就在想

支教服务期一年

怎样才能在短暂的时光中

真正为大山里的孩子们做点实事

为此,在校团委的指导下

支教团成员们捋清思路

一方面要当好孩子们和外界的桥梁

打开他们的视野

为他们种下梦想的种子

另一方面要对得起“教师”的身份

练好教学基本功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恰逢自治区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

在紧跟有关培训课程的同时

卫杰与三位队友

认真钻研,默契协作

在上课之余积极学习领悟新教材

通过习题训练强化基本功

通过合作备课

听老教师授课、听网课等方式

提升教学技巧和能力

还逐渐成长为

课堂上的“三流灵魂画手”

image-20240930095509-1

卫杰上课时的课堂板书

 

支教团成员得知

当地中学对新高考选科准备不足

不少学生、家长向他们咨询选科事宜

他们也查阅资料、询问中大同学

积极为当地学生答疑解惑

按照隆林中学安排

卫杰接手了高一四个班的地理科目教学

并担任部分班级的副班主任

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

image-20240930095545-2

卫杰与第一个班的同学合影

 

山区的孩子知识基础薄弱

为了提升学生们对地理科目的兴趣

卫杰经常带着学生们观看《航拍中国》

等纪录片并讲解其中的重要知识

学生们的兴趣逐渐提了起来

原先周六放假迫不及待冲出教室的场景

到后来变成了全班一起在追纪录片

两个学期的教学

他任教的班级成绩显著进步

地理科目成绩远超同类型班级

单科高分频繁出现

image-20240930095603-3

卫杰在学生作业上的批注

 

成绩提升的背后离不开卫杰的付出

他意识到

许多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习惯

就成为了他这一年支教最大也最重要的目标

他的课堂既要课前预习还要课后巩固

做笔记不能应付了事

image-20240930095625-4

卫杰在学生作业上的批注

 

“严格”和“麻烦”

成了学生们对他课堂的评价

不过虽然上课时是

让人“心惊胆颤”的“卫老师”

课后他却是大家乐意去找的“杰哥”

“考中大的想法变得清晰”

有事找“杰哥”

是竹贞和同学们的口头禅

担任副班主任的卫杰

总是时常主动找班级同学

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在竹贞看来

副班主任“杰哥”的鼓励也让她

考中大的想法变得清晰

image-20240930095654-5

卫杰与同学们一起跨年

 

刚进高一的时候

卫杰就鼓励大家

设定自己的目标院校

但那时

竹贞的学习目标还很模糊

第一次离家独自到县城高中寄宿上学

她并不适应

到现在竹贞还记得

起初开学军训时因为有事要请假回家

班主任不在

害羞的她还不敢

向这位陌生的“副班”求助

想说又不敢说的无奈把竹贞急得团团转

卫杰了解情况后

安慰她并给她开了假条

因为是晚上

担心竹贞的安全

又绕路送她离校

image-20240930095714-6

药学院2024级本科新生罗竹贞

 

在此后的班级生活中

“师徒俩”渐渐熟悉起来

卫杰和其他支教团老师们

的办公桌前也总是会排起

学生来问问题的长队

他们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

渊博的知识储备

影响了竹贞

“就想要成为老师们那样棒的人”

也帮助了隆林中学许多孩子

让他们在心底

加深了“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渴望

image-20240930095731-7

卫杰与班级同学的合影

 

卫杰还和队友一起

举办支教团特色的公益活动

将公益课堂带进了校园

在高一年级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课程

开展了“博物馆进校园”展览、书信交流

图书漂流等志愿活动

与支教队友们一起筹划、组织和开设

“国际音标班”课堂

一些特色活动也成为了

研究生支教团广西队的招牌

一直延续

image-20240930095753-8

支教团与中山大学某院系书信交流和赠书活动

image-20240930095810-9

支教团开展“博物馆进校园·辛亥革命纪念展”

 

卫杰在支教时还有一个小愿望

“自己教过的带过的学生里

有一位能考上中大,就挺好了

他在支教过程中

会分享大学生活的美好

常常讲述中大校史和优秀校友故事

激励大家好好学习

image-20240930095826-10

卫杰向高二年级宣传支教团工作和中山大学

卫杰和队友们还共同组织策划助学项目

在学校的配合下

他们在高一年级开展了

“一对一”助学的报名、面谈筛选

试图让因家境贫困被迫中断学业的悲剧

不再发生

而助学项目在第二年正式落地

助学金终于发到了学生手中

支教结束离开隆林后

卫杰仍然关注着同学们的成长

他留下手机号

欢迎大家继续有事找“杰哥”

每到周末

同学们都会通过班级的公用电话

用短暂的休息时光

向他分享学校里的新鲜事或请教问题

他还常和班主任线上交流

听着班主任念叨“最近哪个娃娃又不乖了”

image-20240930095844-11

支教结束与同学们告别(右二为罗竹贞)

 

去年10月

支教团成员们相约回到隆林中学

给步入高三的同学们鼓劲

再一次给大家详细介绍中大

竹贞正是在这次宣传中

加深了要冲一冲中大的想法

image-20240930095959-13

卫杰回隆林高中时与罗竹贞的合影

 

看到更大的世界

对卫杰来说

鼓励大家冲一冲

并不是说只有考上中大才圆满

“就像在学校里师长经常告诉我们

所谓立大志、做大事

不一定专要轰轰烈烈

无论哪一件事

脚踏实地、执着坚韧地去完成

才是更重要的”

所以卫杰也想鼓励自己的学生

希望大家能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

不断超越自己

去看到更大的世界

不管考没考上

只要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就是好样的

高考结束后

不少同学还打电话向卫杰咨询

报考其他学校和专业相关事宜

卫杰也都一一为他们进行分析解答

image-20240930095902-12

支教团开展职业生涯教育

决定冲一冲的竹贞

也保持着这样一颗平常心

找到自己的目标

积极进取,刻苦钻研

很好地管理自己的心态,成绩也稳中有进

“她总是看起来特别平静,

平常心是她最大的优点”

最终竹贞发挥不错

考入中大药学院

得知被中大录取的当天

罗竹贞就通过微信

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卫杰

卫杰马上回复

“太好了!来,杰哥请吃饭!

image-20240930100017-14

罗竹贞在中大军训

为了帮助竹贞快速适应大学生活

“老中大人”卫杰也积极分享

自己在中大学习生活的收获和感悟

竹贞说

一开始还会很忐忑

来到学校之后

发现师长同学们都很热情友善

未来的日子

竹贞希望自己能在

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多参加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感受在中大的精彩生活

image-20240930100034-15

罗竹贞拍摄的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

再次回忆这段支教经历

卫杰说

是旅游学院的人文关怀

和师长们榜样的力量

使他能够全身心投入

这项光荣的工作当中

他的导师,旅游学院徐红罡教授

也在他支教期间常常关心他

“经常打电话问我最近生活的怎么样

更多时候是关心我的课

受不受学生欢迎,怎么改进”

选择继续读博深造的他

会将这段经历化作前行的动力

image-20240930100051-16

卫杰与罗竹贞受访时合影(拍摄于2024年9月)

从中大到隆林

从隆林到中大

一段双向奔赴

是中大研究生支教团

“用一段不长不短时间

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生动写照

他们亦师亦友

共同成为优秀的中大人

竹贞、卫杰,好样的!

希望他们

继续在中大找到自己的航向

书写自己的中大故事

愿竹贞、卫杰

在新的人生阶段上

继续遇见更好的自己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