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术创新与一级学科创建系列会议(四)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逐渐对旅游现象或旅游研究中的哲学问题产生了兴趣。此次“哲学与旅游学科基础理论研讨会”的主旨即探讨如何在哲学视野中从事旅游研究、如何在旅游研究中呈现哲学精神。研讨会的主要参会者以旅游研究、人文地理、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等背景的青年学者为主,并邀请到谢彦君、曹诗图等国内在旅游哲学研究方面的最早开拓者,同时还得到《人文地理》李九全主编等来自学术平台力量的热情支持。
研讨会分为五节,由五个不同议题共同组成:
1、哲学的核心范畴与旅游哲学的可能性(武汉科技大学曹诗图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叶圣涛博士共同主持);
2、流动的时空:地理、社会、旅游的哲学照面(南京师范大学叶超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马凌博士共同主持);
3、什么是“旅游哲学”(中山大学赖坤副教授、李军博士共同主持);
4、怎样在旅游研究中运用现象学(东北财经大学谢彦君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刘录护副教授共同主持);
5、旅游哲学的多元视野(中山大学孙九霞教授、张骁鸣副教授共同主持)。
其他主要参会者还包括复旦大学孙云龙副教授、浙江工商大学郭文副教授、湖北文理学院朱运海博士、无锡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赵刘副教授。
以上五个议题基本涵括了国内学术界目前在旅游哲学领域的主要思考方向,其中既反映了学者们界定旅游哲学研究诸范畴的艰辛努力,也包含有当前在旅游研究中应用哲学思想或方法的大胆尝试。其中,叶圣涛有关“旅游哲学成为第一哲学”的大胆观点激发了热烈争辩,而孙云龙指出的旅游与休闲在未来可能取代劳动而成为人类关系主体的深刻看法引起了颇多共鸣。此外,第五节实际上是一个总结性环节,由所有主要参会者用简洁的语言表明其对旅游哲学研究的基本看法或提出个人所认为最重要的几个研究议题,这反映了研讨会组织者的初衷:在旅游哲学作为一个未来研究领域的初创时期汇聚各种积极力量,寻求研究论域的扩展、研究问题的深入、研究对话的加强。
这是国内第一次举办议题如此聚焦的专门研讨会,也是我院继2014年12月由保继刚教授组织翻译出版《Philosophical Issues in Tourism》一书和2015年6月在粤港澳青年学者旅游研究学术沙龙中专设“旅游与哲学”环节之后,对旅游哲学研究的进一步推动。研讨会召集人张骁鸣在最后的发言中感谢了所有受邀参会者的积极响应,并尝试概括了在研讨进程中浮现的几点共识:
1、旅游研究离不开哲学思维;
2、旅游哲学在初创时期可以先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等方面充分展开;
3、旅游哲学需要有一些奠基性、引领性的核心概念;
4、旅游哲学允许开放的、开创性的思考,但同时也强调思想观点的合理性。
此次研讨会的筹备和举办方式也与旅游学术界一般的学术会议有所不同:受邀参会者在会前就讨论什么、如何讨论等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最终确定了上述五个议题;为了尽快互相熟悉以便提升讨论效率,所有参会者都事先提交了紧扣主题的代表作或工作论文并结集分享;每一节都先由主持人就议题做引导性陈述,然后直接进入讨论对话,不再按部就班地宣读论文,以最大限度地激发思想碰撞。
尽管什么是“旅游哲学”这一核心问题还有待探究,现场也出现过话题走偏的情形,甚至还有令人困惑焦躁的论辩瞬间,然而参会者普遍认为找到了一个能够对话的学术群体,并坚定了继续做旅游哲学研究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