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会展与节事大讲堂第5期顺利举行 | 张晓玥博士与您分享“身份认同和文化节事:混合研究方法思路”
2019年5月29日,中山大学会展与节事大讲堂在教学楼D204顺利举行。 本次大讲堂邀请了英国朴茨茅斯大学(University of Portsmouth)商学院市场营销系的副教授张晓玥老师作为特邀嘉宾。她为我院师生带来了题为“身份认同和文化节事:混合研究方法思路分享”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会展经济与管理系李师娜教授主持。
张晓玥老师毕业于英国萨里大学旅游酒店管理系,其研究主要集中于不同程度的身份认同如何影响游客行为和旅游目的地营销方面。作为第一作者,她的论文发表在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TOURISM MANAGEMENT, TOURISM RECREATION RESEARCH等多个旅游顶级期刊上,此外,她还担任八本著名旅游和市场营销国际期刊的学术审稿人。她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并以会议主讲嘉宾身份受邀参加了多个国内外主流会议,包括The Tourism Intelligence Forum,除此,她的研究项目也获得多方经费资助 (约12万英镑)。
张晓玥老师首先介绍了混合研究方法的概况,接着以两篇最新发表在Tourism Management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的文化节庆文章为案例,探讨节庆中的身份认同以及价值共创,并与同学们分享了其研究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她指出,混合研究方法主要指的是定性和定量的结合,有四种常见做法。第一篇文章引入国族认同概念来理解和解释澳门国际巡游的文化节庆的社会使命,第二篇文章重点研究游客和当地居民的互动与价值共创对游客满意度、地方依恋的影响机制。两篇文章都采用的是较常见的“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研究设计模式。对于讲座中提到的问题,同学们积极提问,张老师都细心进行了解答,让大家有醍醐灌顶之感。
总的来说,本次讲座上老师的分享有四大要点:(1)老师反复强调,不论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最终都是为了服务于自己的研究目的,即“研究设计服务于研究问题”;(2)张老师的分享并不强调研究结论,重点分享的是自己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产生想法,进而进行研究设计的思路,意在希望我们培养学术研究设计的思维、能力。(3)关注定义,回归基础,老师与同学交流讨论了“什么是学术研究?”“什么是festival?”“什么是价值”等问题,只有回归本源,去明确定义,才能为后续研究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4)老师还建议中国学生要多读英文文献,尤其是国际顶尖期刊,了解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更要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加阅读的深度和广度,阅读的文献范围不应局限于旅游领域,还应该拓展到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去深入地一个概念的理论基础、起源和发展。
最后,两位老师与在场的同学们合影留念,讲座到此结束。在本次讲座中,张晓玥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自己做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混合研究方法,并热情解答同学们的问题。这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文化节庆在社会、文化视角下理解和认识,也激发了同学们对学术研究的热情,有助于帮助同学们未来在学习生活中更好地、脚踏实地地进行学术研究。
文稿:温洁 陈梦昕
图片:李韵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