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领导班子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二次集中学习研讨

发布人:旅游学院

       10月8日,我院领导班子在院楼党员之家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二次集中学习研讨。

       在第二次集中学习研讨中,罗秋菊副院长以“对90后亚文化群体的认识与再认识”为切入点,分析当代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如何正确引导当代青年价值观,做好思政教育。她首先介绍了当代90后青年所呈现出的以二次元和“佛系”为特点的亚文化,以及社会对亚文化群体的争议。然而当涉及到“爱国”时当代青年却并没有那么“佛系”。国庆阅兵点燃青年对祖国的骄傲和自豪感。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摒弃了宏大叙事的电影叙事得以唤醒青年群体深层次的爱国热情。90后群体排山倒海的爱国热情在近期的一系列事件中得以体现,他们从口号、行动、心理都展现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亚文化和主流文化并不是全然对立的、矛盾的。

       在对青年群体再认识的基础上,她引入了如何正确引导90后亚文化群体的主题。她认为,在信息化、全球化、城市化、资本化潮流下需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及传播方式。首先要转变叙事方式、教育方式,由宏大叙事转向日常叙事,用讲故事的方式打动青年群体,用移情、共情等手段唤起情感共振和认同。做好青年价值观教育,就是要讲好想讲的故事,用平凡人打动平凡人,用青年打动青年,用理论回应现实。结合学院的工作具体来说,第一,要把课堂作为爱国教育主要阵地,与青年群体积极进行“沟通”,通过沟通、讲故事来传达观点,而不是“宣传”;通过“旅游”传递美好生活价值观。旅游本与美好生活相关,以旅游为切入口,讲好日常生活的故事。第二,灵活运用第二课堂平台。通过第二课堂引导青年群体亲身参与到国家重大事件的研究和调研中,增强他们的代入感。第四,进行“微思政”建设。即通过微信、微博、微电影、微生活、微课程等平台,立足小微、源自生活,关注小人物、小现象、小事件、小故事,以小见大、润物无声地讲好故事。第五,用研究回应现实问题。例如,在会展研究领域中,仪式感是重要的研究话题,可通过仪式感研究,引导青年群体认真生活、认真“爱国”。此外,集体记忆与自豪、国家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非物质遗产的传承、个人福祉等研究话题都是很好的切入点。最后,罗秋菊副院长结合教学工作,提出了详细的思政教学改革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