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经济与管理

1、中山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是一个怎样的专业?

中山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致力于培养会议、展览、赛事、节庆、典礼、演艺以及公司营销活动、文化传播活动、数字媒介与新媒体等各类线上-线下IP活动的策划者、运营者和管理者。

发展目标:本专业紧密对接国家战略,积极开展科研协同攻关,服务于文化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绿色发展,协助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会展活动为引领,推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坚持人民至上,聚焦提升节事、活动、赛事、运动等人民日常生活质量,改善国民的身心健康。

人才培养:本专业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人才类型的定位上,本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新时期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需要的研究型人才;在人才质量的定位上,本专业要求毕业生既要有全球视野、企业家意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内在素质,又要有从事战略决策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实践能力。

专业体系:自创办以来,本专业已进行多轮培养体系迭代革新,保持全国第一的领先地位。 2020年,本专业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发布的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会展经济与管理继续上榜为A+专业,排名全国第一。此外,本专业协同学院内其它专业一起连续获得联合国旅游组织教育质量认证(TedQual)的最高认证,跻身全球一流专业行列。

2、我们的TOP 5亮点?

   在多年的建设中,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取得了诸多成就,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亮点:

  • 教学资源丰富,着力提升学生培养的国际化水平。教学团队不断努力开辟和开拓从政府到企业、从国内到国际的高水平国际化教学项目、教学平台与教学资源。如,2009年开始,旅游学院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商学院合作启动“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中澳联合培养班”,该项目学生在国内完成2.5年、澳方完成1.5年的学习,修满双方要求的学分并满足相应毕业要求后,可分别获颁双学位。
  • 持续革新专业培养体系,引领全国专业建设。本专业创办以来名列全国第一,实现了多轮培养体系迭代革新,每一次都引领全国相关专业提升。培养方案强调学术性教学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通过《专业实习》等社会实践课程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意识和能力(详见第3部分课程介绍)。
  • 产学研一体化,“专业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教师团队不仅专注科研,承担众多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同时承担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华为技术公司、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等政府和企业委托项目。通过紧密联系文旅产业,本专业与优秀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本科教学实习基地,搭建了科研结合产业,理论结合实践的产学研一体化高质量育人平台(详见第3部分实践机会以及第5部分校外教学资源)。
  • 名师引领,教师团队深耕教学屡获奖项。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雄厚、注重本科教学质量,在教学形式、方法和氛围上积极创新突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近年来屡获国家级、省级本科生教学成果奖。在教师团队指导下,本专业同学在各项竞赛、论文发表中表现优异(详见第4部分师资力量)。
  • 深造率高,毕业生活跃于会展相关行业。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本科升学率和就业率一直位列前茅,其中2023年深造率达55%,其中境外留学15人,境内保研26人。毕业生在政府部门和业界任职也得到高度认可(详见第6部分毕业生概况)。

 

3.同学们有哪些课程与实践机会?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已经形成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完整培养体系,其中研究生目前统一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旅游管理二级学科目录下 进行培养。本科生学分145学分,其中必修课115学分、选修课30学分(含通识教育课8学分、专业选修课22学分)。考虑到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渐进提升需要,课程体系主要区分出如下几个层次,采用“理论课堂教学、产业实践教学与科研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1) 公共课程:按照学校统一安排执行,主要包括大学英语、体育、形势与政策、国家安全教育、劳动教育等公共必修课,以及公共选修课(通识课);

  (2) 经济学大类基础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等;

  (3) 专业基础课程:旅游地理学、旅游学原理、程序设计、商务统计、研究方法基础、研究设计、旅游组织行为学、营销学原理、服务运营管理、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战略管理等;

  (4) 专业核心课:会展概论、项目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整合营销传播、文化创意产业导论、体验设计与管理、活动风险管理等;

  (5) 专业选修课:

  • 高阶模块课程:活动文案创意与写作、展览策划与组织、展演与空间设计、危机事件研究、会展与活动影响评估、体育赛事管理等;
  • 会展经济与管理提升课模块课程:主题公园管理、视觉传播与文化、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数字文旅与创新创业、活动内容营销、旅游产业金融与财务数据分析、休闲与体育旅游、质的研究方法、节庆文化与社会、文学与旅游等;

   (6) 本研联通课(主要面向硕士研究生和已经保研的本科生):主要包含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科学哲学导论、定量研究方法等。

   (7)专业实践课:创新与实践、专业实习、科研实习、毕业论文等。

  • 《专业实习》(必修课)之一——“珠海城市鲁宾逊”定向越野大赛组织与筹办,自2013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11届(图15),活动影响力逐年提升。2018年参与人数逾3000人,并吸引到中国澳门、中国香港的参赛队伍。自2021年起,该活动入选珠海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认可的“珠海市民健身运动会”系列,成为极具影响力的城市品牌活动。
  • 《专业实习》(必修课)之二——会展城市实地考察学习课程,具有十分成熟的模式,迄今已积累起覆盖京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中国经济最活跃、会展业最发达的多条实习路线。该实习重视实地教学经验的分享与行业网络资源的传承,深入分析当地会展业发展中所呈现的鲜明特征或现实问题。
image-20250423141012-3

 image-20250423142007-25 image-20250423142007-26 image-20250423142007-27 image-20250423142007-28

“珠海城市鲁宾逊”活动现场与部分年度策划书封面

 

image-20250423141012-8

课程考察图片

 

image-20250423141012-9

课程考察图片

image-20250423141012-10

课程考察图片

image-20250423141012-11

课程考察图片

 

4、我们的师资力量如何?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现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助理教授2人。其中,13位具备硕导资格,8位具有博导资格,1位获评校级教学名师。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合理,绝大部分教师年龄在35~45岁。研究方向涵盖了展览与博览会、大型事件与活动管理、节事与仪式、体育与赛事、活动营销与品牌营销、影视旅游与旅游演艺、主题公园与文化展演、活动风险与危机管理等。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获得学生的高度认可,多名教师评教结果连年排在学校前20%,张骁鸣教授连续多年获得毕业生推选的“我心目中的良师”。

image-20250423141012-12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能力突出、社会服务成效显著,教学成果屡创佳绩。近年来,教师团队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见表1),融合文化强国战略的教学改革实践得到教育部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认可,接受委托编制用于指导全国会展院校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进一步加强实践应用和推广。教师团队近年来积极开展教改课题研究,促进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近三年获得20个校级教改项目获批建设,其中2024年5项,2023年11项目,2022年4项。

学科带头人罗秋菊教授“从零到一”,实现了中山大学会展专业从零的开始,到中山大学会展专业在全国的引领地位,推动中大会展学科团队从“从无到有”到“从有到优”的全速发展。罗秋菊教授是全国宝钢优秀教师、中山大学教学名师、中山大学逸仙优秀学者,获得过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旅游教育名师奖、全国十佳优秀会展名师奖、全国高校教师会展产教融合成就奖、会展教育领军人物奖。她同时兼任商务部展览业标准化委员会委员、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元宇宙专委会委员及副秘书长、中国会展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并担任多家会展企业和地方政府顾问,还曾七度受邀担任中央电视台“广交会”相关专题节目,是国内会展行业著名专家。张骁鸣教授、李师娜教授、梁增贤教授等专业教师也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需要,过去3年累计承担政府和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十余项。

image-20250423141012-13

 2022年任《广交天下客》直播嘉宾

image-20250423141012-14

接受财经频道专题片《广交会》采访

 

在教师团队的指导下,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本科生获多项国家级比赛奖项。近3年来(见表2),陆续获得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旅游设计大赛特等奖、“尖烽时刻”酒店管理模拟全国大赛金奖、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商务会奖旅游策划竞赛全国亚军、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全国赛亚军、大学生知行计划云支教实践竞赛金奖等。此外,专业本科生还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业大赛、正大杯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以及“创承非遗”文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等比赛活动,均取得优异成绩。近45组同学被选入中山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教师团队教学成果获奖情况

过往获奖、成果情况

《面向新时代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旅游人才创新创业培养体系》*

 

国家级本科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广东省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

《全链条、立体化、多维度:新时代下会展学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基地建设》*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1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教育部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认可,用于指导全国会展院校

《面向文化强国战略的内涵式高质量会展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中山大学校级本科教学成果特等奖

《产教研三位一体的主题公园管理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

中山大学校级本科教学成果二等奖

 

*该奖项由罗秋菊教授、张骁鸣教授、梁增贤教授作为参与人,其他奖项均以会展系教师团队为主。

近年本科生课外科研和竞赛获奖一览表

image-20250423141012-15

 

5、我们配备了哪些教学设施与资源?

      (1)教学设施资源方面:

  • 校内教学设施资源。旅游学院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琴6号楼拥有20000平方米独层办公地点。近年来,学院建设了会展与活动设计实验室、文旅中心、会展实验室、脑电实验室、摄影实验室以及图书资料室。实验室配置了全方位的行业前沿教学软件,如ARCGIS空间分析系统、Opera酒店管理系统、3DMeeting与3DShow教学软件和景区3D虚拟可视化操作平台等。
  • 校外教学设施资源。罗秋菊教授主持编著的会展专业教材《会展概论》、《展览组织与策划》在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中国大学慕课”上线,梁增贤教授主讲的《主题公园管理》线上慕课在智慧树平台上线。

 

image-20250423141012-16

校内教学设施-大数据工作室图片

image-20250423141012-17

校内教学设施-脑电实验室图片

 

image-20250423141012-18

校外教学资源-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监测

image-20250423141012-19

校外教学资源-《会展概论》线上课程

 

(2)科研平台资源方面:

      2024年,以罗秋菊教授为机构负责人,旅游学院批准全新组建了“数字会展与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同时以张骁鸣教授为机构负责人,获珠海市社科联批 准组建了“粤港澳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研究院”,旨在进一步发挥专业优势,形成向科学研究、行业咨询、地方与国家战略服务的优势合力。同时,会展专业也得到学院已有多个核心科研教学平台的多方面支持,这些平台机构包括: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影响研究基地、联合国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监测与管理中心、旅游休闲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可持续旅游智能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等。

(3)实践教学基地资源方面:

专业注重产教研融合,与国内外知名会展相关企业共同建设本科生实践教学基地或教学研究基地。这些合作企业包括广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深圳市招华国际会展运营有限公司、广东振远文化集团、广州智海王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州趣丸网络科技公司、北辰青年(深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相关基地建设以来,每年利用相关基地定期开展企业高管授课、企业现场教学、行业竞赛等活动,并借此开展见习实习、专业实习和学年论文等参观考察活动。过去3年,相关实践教学基地累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15次,参与学生超过300人次。

image-20250423141012-20

实习基地揭牌照片

image-20250423141012-21

中山大学广交会本科生教研实习基地图片

 

6、我们的学生在毕业后有哪些去向?(学生升学/就业等)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本科升学率和就业率一直位列前茅。2023年,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升学率为55%,其中境外留学15人,境内保研26人。

(1)升学情况

本专业毕业生的升学率逐年提高(见表3),主要向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包括境外的伦敦大学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悉尼大学、布里斯托大学、伯明翰大学、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意大利博科尼大学、爱丁堡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帝国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法国昂热大学等,以及国内的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学生受到所在高校的高度认可,多名学生获得优秀学生称号。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近年毕业生升学情况

 

专业名称

毕业生人数

国内升学人数

境外留学人数

升学总人数

升学率

2023届

会展经济与管理

74

26

15

41

55%

2021届

会展经济与管理

88

18

24

42

47.7%

2018届

会展经济与管理

76

5

21

26

34.21%

2017届

会展经济与管理

84

4

24

28

33.33%

2016届

会展经济与管理

102

8

37

45

44.12%

2015届

会展经济与管理

101

7

34

41

40.59%

 

(2)就业情况

  • 本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完整、能力多元、视野开阔、适应面广。大量毕业生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或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施展专业能力,也在各类会展企业、NGO组织及政府组织中从事各类活动的组织传播管理工作,还有一部分学生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
  • 与昆士兰大学合作的中澳会展2+2项目已累计培育450余名国际本土化拔尖会展人才。该项目毕业生中有70-80%进入世界前100高校深造,学成归国比例较高,对学校、国家有极高的认同度。
  • 2011届本科毕业生邱青青参与联合创办的北辰青年,曾在2021年迎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的考察调研并获得高度评价。2011届本科毕业生、2013届硕士毕业生林潼参与创立竖德文创品牌[1]。2012届本科毕业生邹穗雯在美国德州农工大学获博士学位后任教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2]2013届2+2班毕业生陈力子同学曾作为优秀毕业生在昆士兰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言,目前在上海任职于国际行业组织,成为中外文化使者。多名毕业生成长为华发集团横琴发展业务骨干[3]。2014届本科毕业生卓少冰在自主创业后向学院捐赠100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4]2014届2+2班毕业生蓝玉枫创立的仓央民宿成为西藏住宿行业的引领和标杆[5]。本硕博连读毕业生翟雪婷(2012级本科)荣获广东省优秀学生称号,其博士论文获2021年中山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6]

 

image-20250423141012-22

 

 

[1] 参见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公众号2022-05-05推送“我和旅院的故事校友专访 |林潼:追寻热爱,奔赴山海”。

[2] 参见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公众号2022-05-03推送“我和旅院的故事校友专访 | 邹穗雯:大胆拥抱未知”。

[3] 参见华发现代服务公众号2022-10-31推送“从中山大学到特区建设,从十字门到产业新空间|华发“中大班”:在产业新征程唱响青春之歌”;参见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公众号2022-11-10推送“从华发中大班谈人才培养”。

[4] 参见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公众号2023-03-29推送“我和旅院的故事校友专访 | 卓少冰:人生是狂野,而非轨道”。

[5] 参见中山大学校友会公众号2020-09-17推送“蓝玉枫校友:90后创客在工布江达圆梦开民宿”)。

[6] 参见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公众号2021-07-07推送“学子风华|我院博士生翟雪婷荣获广东省优秀学生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