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仙文旅大讲堂 | 旅游研究中的图片和视频分析与解读

 

10月13日,第28期逸仙文旅大讲堂在院楼A584举行。本次讲座由张士琴副教授和李春红助理教授主讲,黄琢玮副教授主持。两位主讲嘉宾与大家分享了旅游研究中的图片和视频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方法,并对图片和视频解读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探讨。本次讲座内容前沿新奇,吸引了许多同学积极参与,现场气氛活跃。

 

01旅游研究中的图像识别技术和方法

 

李春红助理教授指出,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获取研究数据的基础工具是编程语言。他说,目前Python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编程语言,建议同学们了解和学习Python以适应前沿的研究需求。图像和视频研究的逻辑是将图像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转化为结构化数据,以获取我们需要的信息。当前的图像视频数据处理方法主要有人工识别和技术识别,技术识别有效解决了人工识别效率低、偏差大、主观成分过多等问题,技术革新也使图像视频分析的精度和深度有所提升。旅游研究中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展开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图文一致性研究、图片场景分类研究、图像情感研究以及图片美学评分等等。

 

image-20221023093350-1

 

02面部表情VS.语言表达:东道主的情绪反应

 

张士琴副教授指出,近年来,旅游研究越来越关注情绪和情感体验,而人的心理反应是复杂且动态变化的。目前旅游情绪或情感研究中主要运用的口头报告为主的测量方法具有主观性、滞后性和意识性等局限,而近年来较为前沿的生理测量方法则具有客观性、实时性、潜意识性等优势,也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研究中。两种测量方式获取的数据和反映的信息有何差异呢?张士琴副教授所在的科研团队以香港居民对大陆游客的情绪反应为研究对象,基于基本情绪理论,制作实验视频邀请14位香港居民观看并通过问卷和拍摄面部表情视频的方式获取被试者反应,采用FaceReader软件对被试者表情进行情绪分析,对比文本信息和面部表情识别信息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被试者在表达负面情绪时口头表达比面部表达更为夸张等结论。最后,她针对面部表情识别实验开展中的伦理问题、干扰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image-20221023093350-2

 

分享结束后,同学们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黄琢玮副教授总结道:“再硬核的技术也只是一种工具,作为学者,专注解决研究的问题才是根本。”她鼓励同学们钻研新技术的同时也提醒同学不忘科研初心,以研究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