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仙文旅大讲堂 | 旅游大数据与文旅融合

 

11月15日,我院逸仙文旅大讲堂于线上举行,讲座邀请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许鑫教授主讲,我院张朝枝教授担任主持人。许鑫教授从不同视角梳理旅游大数据赋能智慧旅游的应用场景,并通过相关研究分享旅游大数据在具体研究中的应用于分析思路。

 

image-20221126104103-1

 

旅游大数据:应用背景、价值

许鑫教授指出,旅游业近年来已经进入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而疫情的爆发使得旅游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必选项。大数据是旅游业快速、准确把握产业运行规律,开展业务和服务变革的重要工具。

而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旅游业的信息化为大数据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旅游的关联行业也已经积累了海量数据可供分析和使用,同时大数据技术也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并实现规模部署,大数据产业生态的形成助推旅游大数据发展。同时,在政策环境方面,政府对大数据产业的规范发展越来越重视,数据确权、交易日益规范。

在旅游研究领域,大数据可以用于游客属性和行为分析、旅游景区或目的地偏好度分析以及景区或目的地流量预测等方面,通过这些分析从而更好地促进旅游目的地智慧化发展,推动旅游服务、旅游营销和旅游管理的变革

旅游大数据涉及到包括政府、旅游开发商、旅游服务商、景区以及游客在内的广泛主体,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不断为旅游大数据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

 

旅游大数据的分析视角

接着许鑫教授详细介绍了旅游大数据的分析视角,主要包括文本特征分析视角、共现网络分析视角、意见挖掘分析视角、行为特征研究视角、定题情报服务视角和多源数据比较视角。

文本特征分析视角主要是对采集到的相关文本进行清洗后对文字进行计量分析,可以用于感知形象、情感分析等研究内容;共现网络分析视角则是主要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大数据进行网络关系特征与结构加以规范分析;意见挖掘分析视角是基于事先生成的模型从新语料中学习抽取对象再进行分类分析的过程;行为特征研究思路则是通过已有的研究模型对某类主题的行为特征进行假设验证的过程;定题情报服务视角是指根据实际需要选定某课题进行研究从而为用户提供情报服务;多源数据比较视角,顾名思义是基于多种来源的数据如游客评论、政府官方信息或者企业数据等来进行文本挖掘、网络分析或情感分析的研究视角。

 

尾声

讲座最后,许鑫教授为在座的老师和同学解答了相关问题并介绍了自己对于旅游跨界研究以及大数据研究未来发展的思考。

关于大数据研究未来可以推进的方向,许鑫教授认为一方面来源于新的数据源,如手机信令数据、文旅元宇宙中的脑电、眼动等数据;另一方面则离不开分析方法的改进,这需要对不同学科的研究范式融合,例如如何实现视听联觉机制的更好结合。

此外,许鑫教授强调大数据本身并不能直接表现结论,能否挖掘数据背后的深层因果机制仍然需要对行业的了解,离不开研究者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学科理论的支撑。

而关于学科融合如何更好的发展,许鑫教授则表示不同学科彼此融合需要深入了解对方的研究范式与思路,需要在不断地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要充分吸取对方学科的优势才能更好的发展;生硬的、单纯的将几个学科的知识拼凑在一起并不能促进真正的学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