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乡村事,齐叙山水情 |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发现传统村落”调研大赛通知
一、大赛简介
传统村落是活着的历史,集中展示着农耕文明的辉煌,也为启示未来乡村发展保留着重要线索,“传承”与“变迁”始终是当前传统村落存续发展的核心议题。一方面,记忆与技艺仍然随时面临被破坏和失落的风险;另一方面,城市化和现代化对传统村落的冲击势不可挡。因此既要及时抢救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不断挖掘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与社会价值,又要思考如何满足生活在其中的村民对乡村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需要。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征程上,更加需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要求我们思考如何端牢中国饭碗、做强农产品牌、提升农居品质、发扬地方知识,还要将村落发展置于城乡融合、县域城乡变迁、乡村数字化、农文旅融合等更大的现实背景中,重新定位乡村振兴发展的未来方向。
大学生是当代中国实现乡村振兴重要的智慧来源和储备力量。2023年全国大学生“发现传统村落”调研大赛再度归来,号召青年人才回到家乡、深入乡土,通过自己的调研和创意,赋予传统村落新的青春活力和发展契机。
二、往届回顾
自2016年起,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中山大学旅游休闲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连续7年发起了全国大学生“发现传统村落”调研大赛,受到全国大学生的热烈响应,并产生了调研报告、征文、短视频、设计方案等丰硕的调研成果。迄今共收到来自全国300余所高校的1300多份作品,调研涉及700多个传统村落,调研涵盖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传统工艺、生计方式等十余个主题,已形成覆盖高校群体的广泛知名度,并获得了高校和业界评委专家、地方政府、电视台、社会公益组织等力量的大力支持。
三、本届主题
本届传统村落调研大赛以“共话乡村事,齐叙山水情”为主题,旨在号召青年人才共同探讨新时代乡村社会变迁中生计变化、城乡迁移、文化传承、社区组织、空间转型等方面的现实问题。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故事,增进对村落存续状态和发展瓶颈的理解,思考各乡村在具体情境中的发展问题和策略,并在此过程中加强与乡村人、事、物的连结,更好地去欣赏和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构的传统村落,助力实现高质量乡村振兴。大赛具体议题包括但不限于传统村落的:
(1)日常生活与文化传承
(2)产业振兴策略与经验
(3)新乡贤与乡村组织实践
(4)地方性知识与生态文明建设
(5)网红化现象与数字化发展
(6)文旅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
(7)城乡流动模式与乡村生活转型
(8)连片保护示范与县域城乡融合
特设“新阳朔,新乡村 | 阳朔县乡村振兴规划设计”专项竞赛
该单元由中共阳朔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提供相关支持,旨在吸引全国高校学生,围绕阳朔县的乡村空间更新、文化创意和产业发展等议题,提出具有创意又有执行可能的乡村农文旅振兴方案。
为将青年视野与青年力量投入阳朔县乡村振兴工作中,本次专项竞赛将面向全国限额招募具有一定专业实力的大学生团队,通过组织实地调研与夏令营帮助参赛团队进行方案优化,力促优秀成果方案得以落地实施。专项单元鼓励跨专业组队,不限作品形式,由组委会提供全过程对接,参赛福利满满,详见专项单元参赛细则。
四、参赛形式
(一)参赛对象
本次大赛面向全国高校全日制大学生:
(1)各大专、本科院校的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均可参赛;
(2)参赛团队不限制专业,鼓励跨专业组队,鼓励城乡规划、旅游管理、农业经济、建筑设计、风景园林、社会学、人类学和文化创意等专业人才参赛;
(3)参赛者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主赛单元团队不超过5人,专项单元团队不超过3人;
(4)鼓励参赛者邀请1位相关专业指导老师,提高作品质量。
(二)调研对象
调研所选村落应为行政区划上的行政村或自然村:
(1)鼓励优先选择全国六批传统村落名录内或其他具有一定典型性的村落;
(2)鼓励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所辖村落。
(三)作品形式
(1)主赛单元作品由调研报告、辅助材料和加分材料组成。
①调研报告需要包含选题背景、过程与方法、调研发现、感悟与反思四个部分(模板见附件1)。报告应选题聚焦,突出学术性,建议搭建理论分析框架并展开理论对话,做到材料真实,资料丰富,分析深入,逻辑清晰。不可大段引用网络资料或他人研究成果(合理引用需做引文标注),字数不少于8000字。
②辅助材料:如照片、访谈转录文件等。系列照片要求为一组20张以内的自摄照片,内容包括调研情境、村落全貌、村落不同角度的景象、特色景观、代表性人物、特色民俗场景、产业发展现状等,照片以“村落名称-所拍摄内容-拍摄者”命名,如“A村-村落全貌-张三摄”,单张大小不超过10M。
③加分材料(可选)可提供调研视频(主题相关10分钟以内的短视频)、自媒体宣传(发布公众号推文、短视频平台作品等)、3D模型、绘画等其他调研相关资料,作为加分项。
(2)专项单元作品需突出创新性与可行性,作品形式可为调研报告、改造方案、村建规划、乡创设计、产品规划、宣传策划、视觉设计以及乡村振兴相关的其他作品形式。内容要求:
①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应聚焦阳朔现阶段发展的问题困难和现实需求,突出问题导向和破题落地,将专业知识同具体实践相结合,内容包含现状调查、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具体对策建议,要求材料真实、资料丰富、分析深入、逻辑清晰,不可大段引用网络资料或他人研究成果(合理引用需做引文标注),字数不少于8000字。调研选题优先从阳朔乡村旅游、乡村治理、村庄建设、特色产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等方向选题。
②村建规划: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位,包含项目背景、现状分析、发展策略与规划定位、改造构思、规划特色、规划实施等内容,要求规划项目符合乡村实际,落实到具体区域,彰显村落特色,具有可操作性、实效性,字数不限。
③产品规划:以行政村或连片自然村为单位,从村庄运营出发,深入挖掘村庄软实力,系统规划村庄品牌和产品设计。内容包含规划名称、总体设想、表现形式、呈现方式、效果预测等。要求创意新颖、内容详实、符合村情现状,能够充分彰显阳朔村落特色亮点,字数不限。
④视觉设计:设计主题或IP形象表达准确清晰、寓意深刻、构思精巧、简洁美观、时代感强,具有强烈的识别性和视觉冲击力、感染力,充分体现阳朔地域特色,易于记忆、传播。
⑤改造方案:充分利用村庄闲置土地、公共区域、老旧房屋、集体资产等沉睡资源,通过改造提升、拆旧新建、划块策划、文化赋能等方式,重新唤醒资源价值。内容应有直接操作性,包括项目定位、改造构思、可行性分析、预计效果等内容。
⑥乡创设计:以地方风物、手工技术、非遗文化等“土特产”为初产品,通过品牌策划、文创设计、艺术表达等手段,提高文化内涵、美学价值和经济利益。内容可包括产品定位、设计理念、效果呈现等,注重形成系列设计产品。
⑦宣传策划:以村落为单位,通过短视频、形象片、等载体,传递乡土声音、展现大美阳朔。宣传应充分体现区域特色、乡土元素,文案流畅优雅,符合传播规律。
⑧乡村振兴相关的其他成果形式:可采取其他形式为阳朔县各村落提供成果方案。
(四)成果提交
(1)作品提交:请参赛者将成果以压缩包附件形式发送至组委会邮箱fxctcldyds08th@163.com。
参赛邮件主题:(专项单元+)村落名称(XX省XX村)+ 参赛团队名称;
压缩文件名称:(专项单元+)村落名称(XX省XX村)+ 参赛者个人/团队名称;
专项单元初赛方案提交截止时间:2023年7月31日12:00;
主赛单元与专项单元决赛方案提交截止时间:2023年9月10日 12:00。
(2)报名问卷:请参赛者于截止时间前填写报名问卷,便于组委会核对已交作品的收发情况。
主赛单元报名问卷(请于2023年8月15日前填写):https://www.wjx.cn/vm/haqB8IY.aspx
专项单元报名问卷(请于2023年7月15日前填写):https://www.wjx.cn/vm/maSPcB8.aspx
五、大赛评奖
(一)评奖流程
(1)2023年7月31日12:00 专项竞赛初步方案作品提交截止
(2)2023年8月10日 专项竞赛初审结束,发布夏令营团队名单
(3)2023年8月中旬 专项竞赛开展暑期夏令营
(4)2023年9月10日12:00 主赛单元和专项竞赛作品提交截止
(5)2023年9月下旬 组委会初审结束
(6)2023年10月中旬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官方公众号、“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公众号、“逸仙旅研”公众号、“中山大学大湾区人文共同体实验室”公众号同时发布获奖通知
(7)2023年11月下旬 举办颁奖典礼暨阳朔县乡村农文旅振兴研讨会
(二)奖项设置
“共话乡村事,齐叙山水情”主赛单元:
一等奖2名,获荣誉证书、奖金5000元;
二等奖4名,获荣誉证书、奖金2000元;
三等奖8名,获荣誉证书、奖金1000元;
优秀奖20名,获荣誉证书、奖品;
优秀组织奖10名,获荣誉证书、奖杯;
优秀指导老师奖10名,获荣誉证书、奖杯。
“新阳朔,新乡村”专项单元:
一等奖1名,获荣誉证书、奖金2000元;
二等奖3名,获荣誉证书、奖金1000元;
三等奖5名,获荣誉证书、奖金600元。
六、组委会声明
(1)本次专项赛事和夏令营不收取任何报名费用,夏令营培训期间将为参赛团队提供住宿和早晚餐,入选参加夏令营的团队还将获得300元/人的交通报销补贴;
(2)参赛作品需为原创,不得抄袭挪用;
(3)参加过本大赛的团队/成员需提交新参赛成果,不得沿用往届作品;
(4)不得一稿多投;本次大赛评奖结果公布前,参赛作品不得作其他用途;
(5)各参赛团队/成员所提交的成果知识产权默认归主办方所有;
(6)本次大赛章程及一切事宜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七、大赛主办方
(1)联合主办单位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中共阳朔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2)承办单位
中山大学旅游休闲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大湾区人文共同体重点实验室
(3)协办单位
古村之友
SPD广东三盛规划设计
(4)媒体支持
广东广播电视台大湾区卫视频道
中国新闻社
南方日报
“阳朔党建”公众号
“中山大学大湾区人文共同体实验室”公众号
八、联系方式
了解成果形式具体要求、赛事规则、报名方式和更多往届比赛情况,敬请关注组委会公众号“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
更多详细事宜欢迎在公众号、QQ咨询群留言或垂询本次大赛组委会。
咨询QQ群群号(每个参赛团队安排一名负责人进群交流即可):
主赛单元:748366029;专项单元:427319446。
组委会工作人员联系方式:
罗意林:2268718144(QQ号);朱怡帆:1012885663(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