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实习 | 去阿者科,看见真正的中国乡村
为切实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号召,将旅游帮扶打造为国情教育新课堂新阵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培养有思想的学术英才、擅创新的行业翘楚、负责任的社会中坚”的使命,提升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学术科研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2023年7月5日,我院2021级旅游管理与规划系学生前往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哈尼梯田开展了为期五天的专业实习。
本次专业实习是首次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2022级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首届乡村振兴班、首届“高校旅游帮扶联盟"研学夏令营共同开展的考察,促进了联盟高校之间的沟通交流,深化了联盟的乡村振兴帮扶与实践育人作用。团队由保继刚教授领衔,刘逸副教授、王心蕊副教授和陈敬复副教授担任领队老师。
阿者科村地处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内,是红河哈尼梯田申遗的5个重点村寨之一。“阿者科计划”是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保继刚教授团队编制的遗产保育与旅游可持续发展计划。截止2023年5月,该计划帮助阿者科实现旅游总收入288.09万元,户均分红14146元,成功地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现实。
本次专业实习主要围绕“遗产保育下的旅游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展开,旨在加强学生对乡村振兴目的地的规划项目与旅游扶贫项目的理解与认识,切实为元阳哈尼梯田的旅游发展提供有益的发展思路。
7月5日清晨,考察团千里奔赴元阳县。经过一天的跋涉,深切而直观体会到距离感知对于游客出行决策的影响。
弥勒站换乘
7月6日,在游客中心,保继刚教授现场讲解了阿者科村游客中心的建设始末。驻村研究生吴诗雨和杜晓朦带领全体师生依次参观了村史馆、山神水、古树广场、村图书室等,并进行了细致的讲解。
参观结束后,全体本科生在阿者科村开展了乡村旅游开发与设计考察:深入到村户街头与村民交流、拜访哈尼古歌非遗传承人、实地考察并体验由驻村团队开发的旅游体验项目。
观察、访谈、调研、讨论……考察团一边用脚步丈量阿者科村,一边深入了解阿者科村旅游项目的商业模式设计、村民对本地旅游发展的参与程度、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等。
保继刚教授做讲解
古树广场合影
随后,师生分组前往元阳乡伴原舍阿者科精品民宿进行考察,针对民宿酒店经营与文化遗产保育这一主题,与原舍阿者科的主理人、爱春村党支部书记展开了深度交流。大家学习了原舍阿者科的投资初衷、商业模式设计、运营情况等基本情况,以及其在哈尼梯田传统文化保育中的努力。
师生们访谈原舍阿者科主理人
王心蕊副教授与同学们合影
7月6日晚上,保继刚教授开展了题为“阿者科的五年”的专题讲座,详细介绍了从阿者科计划的发起到落地的一系列过程,以及阿者科计划“一个模式、两方参与、三个目标、四条底线”的发展模式。这场别开生面的讲座使得大家对于旅游吸引物权、旅游减贫、乡村脱贫致富,旅游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与认识。
保继刚教授解答同学们的疑问
“元阳景区可持续发展座谈与申遗之路”系列考察于7月7日开展。考察团参观了哈尼梯田博物馆,参加了“元阳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系列座谈会,学习了哈尼族的发展历史与文化传承、当地政府与企业在梯田保育方面作出的努力与工作进展。傍晚,在箐口民俗村,徒步考察了箐口的申遗路段,了解完整经历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目的地的发展历程,并深入思考其衰退的潜在原因。
刘逸副教授讲解箐口村发展历程
保继刚教授为讲解嘉宾颁发感谢函
当晚,刘逸副教授作了题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升级的探索”的专题讲座,从可持续升级的角度探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瓶颈、发展模式、应用实践等,启发了成员们对平凡乡村的旅游发展路径的思考。同时,本科同学在王心蕊副教授、陈敬复副教授的带领下交流了自身的调研心得与作业选题方向。
王心蕊老师带领同学们讨论交流
陈敬复老师与同学们讨论交流
考察期间,团队还考察了朱家花园、文庙和朝阳楼,深入思考了古城遗产保护与利用、古城旅游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问题。
旅游管理与规划是什么?遗产保育怎么做?旅游可持续发展如何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一次为期五天的专业实习,一段深入中国乡村的考察旅程,让师生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夏令营结营仪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