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的“阿者科”——2024年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实习暨第六届阿者科夏令营圆满结束
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2024年7月10日,我院2022级旅游管理本科生、2023级专业硕士(MTA)第二届乡村振兴班学生,以及向澳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以及湖北大学等高等院校邀请的师生,共计96名师生,前往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世界遗产哈尼梯田开展了为期五天的研学活动。本次研学活动联合我院旅游管理本科生专业实习和第六届“阿者科”研学夏令营,旨在通过联合考察的方式,将旅游帮扶打造为国情教育新课堂新阵地,培养基层实战型文旅操盘手,以满足国家在文旅康养产业、乡村建设与经济发展中的人才需求。实习由保继刚教授、孙九霞教授以及刘逸副教授联合指导。
实习合照
实习理念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习以LOSA(领先一步Lead One Step Ahead)为教学理念,扎根我国乡村发展一线实践,强调提升专业实习教学目标的前瞻性,为实习对象预判未来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且提供解决思路与方案。当前该专业实习已经成为广东省教育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并于2023年获批成为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本次实习围绕元阳县阿者科村的旅游营销提升计划展开,要求全面分析阿者科村各类旅游服务项目当前营销现状,进一步提炼总结营销模式或策略,最后提出营销策略改进或者创新设计。在教师精心指引下,实习学生充分将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转化到阿者科村旅游营销发展实践中,锻炼了发现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增进了对旅游科学应用价值的理解,还进一步树立了对旅游专业和就业前景的信心。
阿者科蘑菇屋
研学安排
实习的第一站为世界遗产核心区的阿者科村,地处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内,是红河哈尼梯田申遗的5个重点村寨之一。“阿者科计划”是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保继刚教授团队编制的遗产保育与旅游可持续发展计划。截止至2024年7月,阿者科村已圆满完成9次分红,村旅游公司收入突破300万元,累计分红金额约177.26万元,累计户均分红约2.727万元。
保继刚教授现场讲解了阿者科村游客中心的建设始末。讲解结束后,全体本科生在阿者科村开展了乡村旅游开发与设计考察:深入到村户街头与村民交流、实地考察并体验由驻村团队开发的旅游体验项目等。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展开了深入的观察、访谈与调研,并展开了小组讨论,就阿者科村目前旅游项目的营销模式设计、产品定价及其合理性、营销提升计划等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保继刚教授为同学们讲解阿者科计划
刘逸副教授带队前往元阳乡伴原舍阿者科精品民宿进行考察,针对民宿酒店经营与文化遗产保育这一主题,与原舍阿者科管理团队展开了深度交流。大家学习了原舍阿者科的投资初衷、商业模式设计、运营情况等基本情况,以及其在哈尼梯田传统文化保育中的努力。在考察结束后,我院为阿者科的孩子们送上了精心准备的包含文具、绘画工具和图书等在内的礼物,以实际行动支持当地教育事业发展,传递知识与温暖的力量。
刘逸副教授为阿者科村的孩子们分送文具
7月11日晚,保继刚教授作了题为“经济落后地区如何通过发展可持续旅游实现减贫”的专题讲座,以遗产保育为切入点,从经济、社会、政治三方面回顾了“旅游减贫”的理论推进和发展历程,进一步为同学们解析旅游吸引物权的概念,强调“阿者科计划是对旅游吸引物权的一次实验”的重要意义。讲座中,他指出,“现在有些学生做论文、做学术研究,只去村子里待个两三天、发几份问卷就回来了,做出来的东西也脱离实际,用不了。” 他寄语青年学子,要扎根中国大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扎实做学问,踏实做研究。
保继刚教授讲授旅游减贫与可持续发展核心思想
7月12日,全体师生开展 “元阳景区可持续发展座谈与申遗之路”主题考察。全体师生前往哈尼梯田博物馆进行调研参观,参加了“元阳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系列座谈会,初步了解哈尼族的发展历史与文化传承、当地政府与企业在梯田保育方面作出的努力与工作进展。在梯田管理委员会徐忠亮专职副主任和县文联马智强主席的介绍下,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当地梯田遗产保育和旅游发展情况以及哈尼族的传统习俗文化。
刘逸副教授在梯田博物馆讲解长街宴民俗
梯田管理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徐忠亮同志作讲座
县文联马智强主席为同学们介绍哈尼文化
在梯田博物馆合影留念
7月12日下午,全体同学前往攀枝花乡垭口村开展调研。垭口坐落于元阳县攀枝花乡,位于元阳梯田圈的外围,是个尚未被开发的村庄。步行穿越过上山道抵达观景台后,陈超副乡长和保继刚教授现场讲解了垭口村的村寨修复、梯田保育、种植产业等情况。和曾经的阿者科类似,垭口梯田目前面临多方挑战,但是在地方政府与当地社区携手并进、不懈努力的推动下,垭口村正逐步走出困境,展现出向好的发展态势。如今,垭口村已经成为复制阿者科模式的新试点。
保继刚教授对垭口旅游开发进行指导
MTA户外课堂合影留念
离开垭口村后,全体同学继续前往著名景点“螺丝田”,领略梯田风光。目前螺丝田计划培育稻鸭鱼田产业,并推进“梯田认领”项目,以吸引亲子游客前往参观游玩。随后,学员们前往老虎嘴梯田观赏日落,直观且深入了解梯田观赏观景台设计与游客分流系统。
7月12日晚,孙九霞教授作了题为“媒介社会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与城乡循环振兴”的主题讲座,从中国社会转型发展的理论现实背景、互动媒介视角下的主客交往与乡村文化影响、乡村旅游与城乡循环、媒介对重塑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四个方面论述了媒介对乡村旅游发展和城乡循环振兴的重要作用,并与阿者科村进行了比较,帮助同学们从多个视角和维度认识阿者科计划存在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
孙九霞教授与同学们讨论交流
7月13日,全体师生前往澄江市进行调研,先考察了澄江化石地自然遗产博物馆和中山大学澄江办学旧址,随后澄江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耿洁为同学们作了专题讲座,从旅游产品的发展阶段、发展思路、营销策略以及存在问题切入,围绕抚仙湖周边的开发与保护问题与同学们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考察澄江化石地自然遗产博物馆导览系统与展示设计
在中山大学澄江办学纪念馆层青阁前合影
澄江市文旅局耿洁局长与同学讨论交流
在交流结束后,全体师生前往本次活动的最后一站——中山大学“组团式帮扶”新建的玉溪中山医院进行参观。刘江辉副院长为同学们讲解玉溪市中山医院创院初衷,办院宗旨与医疗服务理念,并介绍引进的前沿技术与设施设备,进一步围绕康养旅游、旅行医学等问题与驻院医生展开了友好的讨论交流。
刘江辉副院长为同学们讲解
7月13日晚,本次活动在玉溪中山医院国际学术会议中心开展实习总结大会。实习总结大会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刘逸副教授主持。在大会上,刘逸副教授以阿者科社媒账号运营中的视频内容设计与剪辑为切入点,向同学们介绍并剖析了营销内容设计要点,强调视频设计中应用多种元素如何能够达到和谐而非冗余的效果。最后,孙九霞教授为夏令营做结营总结,并为所有营员发放证书,至此本次专业实习圆满落下帷幕。
孙九霞教授发表结营总结
专业实习合影
实习总结
为期5天的专业实习丰富而深刻,旅游学子走进中国乡村考察村民生计最真实的情况,走进哈尼梯田感受哈尼族人民的智慧与勤劳,走进远山村落送去旅游减贫和留守教育的星星希望……
“旅者致远,行者无疆”,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长期致力于旅游减贫和乡村振兴事业,坚持“把课堂搬进乡村一线”的教学理念,如今已走过第二十个年头。未来,旅游学院将继续为旅游减贫事业贡献“旅院智慧”和“旅院方案”,胸怀“国之大者”,勇担“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使命,深耕中国大地,为建设旅游强国贡献力量。
学员感想
通过为期5天的云南元阳实习,我更加深刻体会到旅游的意义与价值。漫步于层层叠叠的梯田、阿者科的村落之间,我不仅被其壮观的景色、质朴的文化所震撼,还更深入学习如何将这些独特资源转化为脱贫致富的巨大力量。通过参观中山大学办学旧址和玉溪市中山医院,我认识到世纪中大的使命与担当。这段专业实习经历不仅促进了我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更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
——旅游学院2022级规划系本科生 张雨欣
此次课程实习为我提供了全然不同于课堂内容的视角去重新理解问题并检验学到的知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垭口村了解乡村工作落实与实施的过程,我真正了解到一个规划如何在实践中执行落地,以及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困难。这不仅加深了我对旅游减贫的认识,同时也对规划专业有了更加透彻的了解,促使我反思并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未来我会从更加务实、全面的视角来审视问题,以更好地面对日后的学习和生活。
——旅游学院2022级规划系本科生 孙珉
我曾经在旅行杂志和学院的公众号里看到过阿者科元阳梯田的照片,当时就被那如诗如画的景色所吸引,现在终于有机会亲身体验这个美丽的地方。当亲眼看到这些梯田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眼前的景色让我感受到人类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哈尼族人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这片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观。在阿者科元阳梯田的旅途中,我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景色,还了解了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这次实践经历让我对大自然和人类的关系有了更深的思考。
——旅游学院2022级规划系本科生 艾力汗·扎玛丁
通过此次夏令营活动,我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更深刻体会到了阿者科计划推行过程中所遭遇的重重挑战与不易,同时也为旅游助力全国乃至全球减贫事业中所展现出的巨大力量和深远影响所震撼。从蜿蜒崎岖、难以跋涉的山路,到深山腹地物资极度匮乏的严峻环境,保继刚教授及其团队以国之大义为己任,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他们为老人送去了先进的医疗,为孩子送去了精美的书籍,将梯田归还给了村民,将美景展现给世界。
——旅游学院2022级规划系本科生 丁文钦
“阿者科”和“哈尼族”这两个词我以前只在书本里、照片里、其他人的口述里听到过。但是直到这一次真正踏进了那一片片梯田和一座座高山,才知道这背后的温度。我们不是给予他们关注的游人,他们才是带给我们精神财富的贵客。
——2022级MTA研究生叶利亚
来到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就读MTA,是我圆的第一个梦。来到阿者科村,是我圆的第二个梦。在这里看到我们的老师和同学为乡村振兴所做的努力,不仅让我感动,更让我成长,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解决乡村减贫问题的方法、路径和经验。
——2021级MTA校友袁显淇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2024年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第六届阿者科研学夏令营。一方面加深了我对阿者科计划的认识,体会了旅游扶贫的意义,既能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又能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体验到了哈尼族的地域文化特色,感受到了云南的民族异域风情。在听了几位老师的专业座谈后,我增加了很多专业知识,既能学到最前沿的理论知识,也学到了旅游管理理论转化为旅游扶贫实践的典型案例。
——湖北大学 研究生 戴爽
在旅游同质化、商业化日渐严重的业态现状下,“阿者科计划”将传统保护与利润分红相结合,推出了一个典型的旅游减贫案例。三年多的旅游规划实践,让我发现了很多乡村旅游中存在的问题,这次的阿者科研学活动,让我对解决各种实践问题有了新的思路与思考。三位老师的讲座和沿途教导,让我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学习新的知识,以地理学和管理学的思维方式来剖析旅游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找到解决的新思路新方法,也体验到了旅游作为交叉学科的魅力所在。
——湖北大学 研究生 肖声勇
遇见或许是这次夏令营最美的收获,遇见了山水画卷般的哈尼梯田,遇见了美丽祥和的阿者科村,遇见了改变阿者科的那束光,遇见了旅途中一群最可爱的小伙伴,遇见了太多太多。那田,那水,那人,那光……,我们走向这里,相遇,也希望更多的人走向这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研究生 杨平安
我非常感谢受邀参加本次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组织的阿者科计划”研学夏令营,通过深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红河哈尼梯田,我得以有机会领略到“水在青田云在天”的震感壮丽,了解到“阿者科计划”这一创新性旅游减贫解决方案给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深刻改变,感受到中大师生为保护哈尼传统文化底蕴付出的巨大努力,同时本次夏令营也给予了我一次和各校师生的深度交流研讨的宝贵机会。
——澳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 蒋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