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情二十载 朝气永不歇 |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庆大会全纪录来了
世纪中大,廿载旅院。2024年12月1日,庆祝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成立20周年大会于珠海校区音乐厅隆重举行。近1000位师生、校友和关心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发展的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襄盛会。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戴斌,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州长罗萍,桂林旅游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林春逸,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黄锡忠,教育部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捷教授,广东长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刘浩宇,中山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杨清华,中山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李善民,中山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旅游学院创院院长保继刚,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校友会上海分会会长、复旦大学旅游学系特聘教授张朝枝,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县委书记程寄县出席大会。
此外,还有各位政府、企业、院校和校友分会的嘉宾,来自全球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学院院长,以及我校职能部门相关领导等出席大会。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张骁鸣、首届本科毕业生代表马瑶、2024级旅游管理(MTA)专业硕士生高诗琦主持大会。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

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
中山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杨清华对学院全体师生及校友表示祝贺。他表示,旅游学院成立以来,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根中国大地,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及行业发展趋势不断奋进,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成绩。今年既是中山大学百年华诞,也是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成立二十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旅游学院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宽广的视野、更强烈的担当,精心谋划并全力推进学院各项事业发展。

中山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杨清华致辞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戴斌表示,中国已进入大众旅游全面发展新时代,加快培育现代旅游业体系,建设旅游强国,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国家战略,为旅游研究和理论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对旅游人才培育和社会服务提出了全新要求,赋予了全新使命。当代旅游学人要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努力实现旅游基础理论、产业创新理论和政策研究的突破,让旅游重归美好生活的叙事体系。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戴斌致辞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州长罗萍向学院表示祝贺。她表示,保继刚教授团队的 “阿者科计划”为阿者科村脱贫攻坚探索出新的道路,也令古老的哈尼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活力。未来,红河州也希望能够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携手共进,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人才培养、旅游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展开更加深入、全面的合作,为推动红河州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而不懈努力。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州长罗萍致辞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黄锡忠表示,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为旅游行业和旅游教育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粤港澳大湾区的蓬勃建设为学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未来,中山大学旅游学院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度融入大湾区旅游发展战略,聚焦大湾区旅游协同发展、智慧旅游建设、文旅融合创新,力推大湾区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更好的向世界展示中国旅游形象。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黄锡忠致辞
教育部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捷表示,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在推动旅游研究规范化、国内旅游国际化、学术研究全球化和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果。旅游学院始终坚持做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发表成果显著。他对旅游学院取得的成就表示热烈的祝贺,也希望未来加强院校合作,共同为中国旅游发展的进步做出贡献。

教育部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捷致辞
广东长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刘浩宇致辞。他表示,长隆集团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情谊深厚。多年来,学院源源不断地为长隆输送了诸多充满活力与智慧的学子,他们在长隆集团各个岗位上锻炼成长。长隆集团也将一如既往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保持紧密合作,期待开展更多的科研项目和行业研究,探索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为推动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广东长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刘浩宇致辞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县委书记程寄县表示,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与黟县共同探索“府院合作”新模式,相互滋养、彼此赋能,是黟县文旅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通过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与保护、旅游产品品质的提升,如今的黟县各类“新质载体”层出不穷,已经成为“画里乡村、桃花源里人家”的典型代表。未来,黟县期待与学院共同合作探索旅游教育与实践创新模式、持续开展联合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监测的合作,推动乡村振兴与旅游的共同发展。程寄县书记还代表黟县为全院师生、校友送上特别礼物——减免一年黟县所有国有景区门票。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县委书记程寄县致辞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创院院长保继刚教授分享了学院创立历程,带领大家共同回忆学院筚路蓝缕的点滴。学院从创立初期就秉持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引入国际化师资、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国际交流机会;始终注重旅游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作为研究型大学的学院,老师的付出和奉献是不可忽视的,保继刚教授表示学院始终致力于做“水涨船高的平台建设者”,为学院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学院20年的发展还离不开众多企业的慷慨帮助,业界的支持不仅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广阔的平台,也提供了丰厚的物质支持。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创院院长保继刚教授作分享
为表彰在学院创立初期作出突出贡献,以及为学院勤恳工作了十年以上的教职工,学院特设“创院盘古奖”“杰出服务奖”。杨清华常务副校长为保继刚教授、彭青教授、徐红罡教授、岳辉书记、杨云副教授、陈奕滨博士、马凌教授、田龙江老师颁授“创院盘古奖”。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部李善民主任和我院黄山书记为保继刚教授、徐红罡教授、孙九霞教授、罗秋菊教授、曾国军教授、左冰教授、张骁鸣教授、杨云副教授、何莽副教授、饶勇副教授、赖坤副教授、梁增贤教授、张辉教授、刘逸副教授、赵莹副教授、余晓娟副教授、陈奕滨博士、郭颖潼老师颁发“杰出服务奖”。

杨清华常务副校长为“创院盘古奖”得主颁奖

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部李善民主任和我院黄山书记为“杰出服务奖”得主颁奖
曾任教职工代表Trevor Sofield教授分享了在旅院执教和从事研究的难忘经历和趣事。他表示,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是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理念矢志不渝的践行者。旅游学院不仅在旅游研究领域内成就非凡,更让研究成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曾任教职工代表Trevor Sofield教授作分享
在校教职工代表孙九霞教授在20载的亲历与见证中,感悟旅游教育与旅游专业的使命与价值。在她看来,教育的功能是给学生以充足的应对不确定性的、变化折叠的、敞开流淌的世界的力量和勇气。面对教育的未来性,实现所有人的个人成长与群体发展的双向奔赴是永恒的教育使命。她眼中的旅游学是一种张力性的存在,是充满不确定性中的多个可能性。她言道:“我们的所有知识和能力,都能在旅游体验中找到共鸣、找到出口、找到解决方案、找到人生支撑”。她坚信,面向未来的旅游教育者也务必要成为不断学习、不断自我进化的超级青年!永葆创新的冲动去激发旅游催化“人与地”的美好、“物与业”的和谐、以及“技术和精神”的超级链接。

在校教职工代表孙九霞教授作分享
在校学生代表2023级硕士研究生王时彩分享了自己在旅院学习、生活6年有余的感悟。她表示,旅院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探索自我的平台、服务社会的路径和追求理想的机遇,旅院学子也将不负时代重托,在学院的培养和教育下成为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新时代好青年。

在校学生代表2023级硕士研究生王时彩作分享
大会上,师生还讲述了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等方面的故事,展示了学院育人特色成果。《阿者科请就位》节目幽默风趣地展示了驻村研究生在阿者科村酸甜苦辣的点点回忆,表达了旅院学子始终“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这一不变坚持。《我们的鲁宾逊》节目讲述了“珠海城市鲁宾逊趣味定向越野大赛”的故事。该赛事是我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实习课程,由会展系教师指导、本科三年级全体学生自主策划,学院支持落地执行。自2013年创办至今,大赛已经成功举办十一届,是学院在创新教育路径上的优秀成果。
学院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大会上,教育部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捷教授向学院赠送书法作品,笔力苍劲,墨韵悠长。上联是“三山五岳,旅学九州天地大”,下联是“百载千之,游心万仞星河中”,承载着对旅游学科的期许和祝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吴必虎教授向学院赠送原创诗歌,作品风趣幽默,体现了吴必虎教授与学院的深厚情谊和对学院的祝福。

教育部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捷教授赠送书法作品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吴必虎教授赠送诗歌作品和珍贵贺礼
学院徐红罡院长、黄山书记和赵静副书记代表学院接受陈科胜、热心校友、庄文杰的捐赠。学院还为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育发展基金的校友捐赠代表特别颁发“旅院筑梦家”荣誉,感谢他们对学院的爱心回馈。学院向每一位捐赠校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也将倍加珍惜校友们的心意,大力培养旅游业英才,回馈社会。

陈科胜、热心校友、庄文杰向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育发展基金捐赠

捐赠代表合影留念
2006级校友陈科胜作为捐赠代表分享了他对学院的深情厚意和自己的公益情怀。面对外界的挑战,具备直面风浪的勇气,能够审时度势、化风险为机遇,是他在旅院收获的宝贵能力,支撑着他不断在创业立业道路上前行。他表示,希望师弟师妹珍惜校园时光,立志做大事,在未来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2006级校友陈科胜作分享
学院院长徐红罡教授向全体校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多年来,师生、校友努力将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的精神发扬光大。学校领导、各职能部门、兄弟院系,以及学界、业界对学院的发展提供了热心帮助,为旅院学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新时代新征程,旅游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旅游学院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旅游强国的建设贡献中大旅院力量。

徐红罡院长致谢词
大会期间,学院师生、校友用一首首动人的歌曲带在座各位进入盛典氛围。2022级MTA硕士研究生叶俍苑、学院科研博士后邓茹莎、中山大学1999级本科校友李学诗和旅游学院2012级MTA硕士校友冯家辉为大家带来歌曲串烧表演。

2022级MTA硕士研究生叶俍苑、学院科研博士后邓茹莎、中山大学1999级本科校友李学诗、旅游学院2012级MTA硕士校友冯家辉表演
学院副教授刘逸、中山大学1999级本科校友李学诗和旅游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张卓生为大家带来歌曲《回首· 归来仍是少年》,带领大家共同追忆峥嵘往昔。该歌曲由李学诗校友作曲、刘逸副教授作词,入选百年校庆音乐专辑。

学院副教授刘逸、中山大学1999级本科校友李学诗、旅游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张卓生表演
最后,全场嘉宾、校友齐唱《山高水长》,悠扬深情的歌声寄托着每一位旅院师生对学院的深深眷恋与美好祝愿。在祝福声中,庆祝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成立20周年大会落下帷幕,旅游学院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嘉宾、师生、校友等齐唱《山高水长》

二十载栉风沐雨,二十载春华秋实。旅院人在奋斗中走过了万水千山,始终将建设一流学术高地、打造旅游人才摇篮和国家智库作为使命与发展愿景,坚持扎根中国大地,追求卓越的旅游教育和研究。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教育与科研机构,成为中国旅游研究和教育的重要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体旅院人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的指示精神、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秉持中大人“为社会福,为邦家光”的担当,服务国家、区域、行业发展,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作出旅院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