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 启航!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召开“青澜计划”师生见面会
旅游学院“青澜计划”寓意“青鸟起于微澜,鸿鹄志在浩宇”,依托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中山大学可持续旅游智能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UNESCO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未来生活实验室发起。该“计划”是旅游学院开展“学生工作试点院系”建设的创新举措,将通过全院动态遴选、专任教师指导、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强调国际化培养等创新举措,为学生定制乡村振兴、文化遗产、数字文旅等方向的学业研修拔尖计划,由学院配备资金支持调研差旅和参加学术活动。该计划于2025年3月发起,4月进行了笔试、面试,录取了8名学生为学员,考核期为一年。
2025年5月19日,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青澜计划”导师见面会在广州南校园第二教学楼2310与珠海校区教学楼C402举行。旅游学院院长徐红罡教授、副院长张骁鸣教授、党委副书记赵静、院长助理刘逸教授及“青澜计划”导师、学生参加会议。会议由张骁鸣教授主持。
张骁鸣老师从多元化、师徒制与国际化三方面对青澜计划的初衷和目标进行了介绍。

“青澜计划”共分为三个小组,针对不同的学术方向设有不同的导师。会上,徐红罡老师、张骁鸣老师为导师颁发聘书,刘逸老师、赵静老师为学生发放录取通知书。

李春红老师围绕着人工智能与旅游发展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讲解。他指出,AI技术在2010年过后迅速发展,并且2022年开始出现的生成式AI、AI大模型等技术,为日常生活与旅游业界带来了剧变。如何驾驭AI,利用AI,使其更好的应用到旅游发展的规划与开发当中,就是团队当下探讨的课题。

赵莹老师表示,唐家计划的初衷是针对本地社区发展不足的现状,通过涉农社区旅游、社区活化等方式,发挥学科特色指导社区高质量发展。同时,唐家社区作为科研教学的重要实践场所,有助于深化同学们对旅游学科的了解与感悟。

刘逸老师针对旅游学科国际化发展的前景与目标进行了介绍。他表示,当前国际社会面临巨大变化,国际化能力成为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必备能力。该计划旨在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国际项目交流合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徐红罡老师对青澜计划提出要求。她表示,学院启动“青澜计划”,希望各团队师生以“扎根中国大地”的务实态度深耕细作,导师团队要发挥学术引路人、成长陪伴者的双重角色,通过跨学科协作打破思维边界,引导学生在国际化视野中坚守文化自信,真正实现“从微澜到浩宇”的成长蜕变。
赵静老师表示,在5月19日召开“青澜计划”师生见面会恰逢其时。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作为旅游学院的学子,应当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在青澜计划中发挥自己的潜能,要在丰富理论内容的同时,在实践中增长见闻,在旅游学科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下一步,旅游学院将以建设中山大学学生工作试点院系为契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续搭建好“青澜计划”育人平台,探索双课堂协同育人的创新范式,为中国旅游学科的创新发展培育兼具学术深度与社会担当的新生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