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 / YU Jia
旅游学院
科研博士后/Post-doctoral Researcher
E-mail: yujia26@mail.sysu.edu.cn
教育背景/Education Background
2017-2022 东北财经大学 旅游管理 博士 导师:谢彦君
2014-2017 辽宁师范大学 旅游管理 硕士 导师:武传表
2007-2011 吉林师范大学 旅游管理 学士
研究方向/Research Fields
旅游体验/Tourist Experience
旅游基础理论/Basic Theory of Tourism
旅游人类学/Tourism Anthropology
研究成果/Publications
1.李梦瑶;于佳*;谢彦君.入藏游客饮食体验的极化与迁转现象[J]. 旅游学刊, 2023, 38 (08): 45-61. (CSSCI)
2.于佳;谢彦君;卫银栋. 禁忌的张力——西藏宗教旅游场中具身体验的心理动力机制分析[J]. 旅游学刊, 2022, 37 (09): 54-66. (CSSCI)
3.于佳,吴巧红*,李梦瑶,周小芳.旅游研究中的科学与哲学路线:分层、分野与合流——《旅游学刊》海南大学理论创新工作坊首期论坛观点综述[J].旅游学刊,2021,36(02):141-154.(CSSCI)
4.谢彦君,于佳*,王丹平,陈枫.作为景观的乡愁:旅游体验中的乡愁意象及其表征[J].旅游科学,2021,35(01):1-22. (CSSCI)
5.谢彦君,吴凯*,于佳.体育旅游研究的历史流变及其具身体验转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11):16-30+60. (CSSCI)
6.谢彦君*,于佳,杨昆.旅游消费的情境化取向:旅游飞地效应与景区消费恐惧——以海口骑楼老街片区中山路景观街区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48(04):56-70. (CSCD)
7.谢彦君,于佳*,郭芳芳.留言簿话语分析:西藏旅游体验的书写与表白[J].旅游科学,2019,33 (03):1-20. (CSSCI)
8.谢彦君,于佳.2019-2020年中国旅游基础理论研究述评——以《旅游学刊》和《旅游科学》期刊的文献为例[J].中国旅游教育蓝皮书,141-153.
9.谢彦君,于佳.2021-2022年中国旅游基础理论研究述评——以《旅游学刊》和《旅游科学》期刊的文献为例[J].中国旅游教育蓝皮书,150-162.
10.谢彦君,于佳.体验范式主导的旅游开发[J].“旅游三十人论坛”会议论文集,2020.
科研项目/Research Project
1.主持表征与表白:留言簿的语义功能及其诠释,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23M743985)。
2.参与旅游场中的仪式:地方性视角下的西藏民族文化旅游体验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1771165)。
3.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愁旅游场建构研究,国家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基金(21BJY200)。
4.参与海南自贸港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路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041027)。
5.参与辽宁省典型旅游地的旅游场类型、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辽宁省教育厅青年项目(LN2017QN015)。
6.参与辽宁省大学生海外志愿者公益旅游支持与保障体系研究:体验的视角,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LN2019Q58)。
7.参与旅游体验研究与体验产品设计:以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为导向,海南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kyqdsk1901)。
8.参与洱源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海南大学旅游扶贫项目。
9.参与表演理论视域下民族村寨旅游剧场中的游客体验研究,东北财经大学究基金项目(DUFE2020Y23)。
其他/Others
1.撰写旅游大百科(Encyclopedia of Tourism)英文词条“experience economy” (短词条)(第二作者)。
2.《以推进“百千万工程”实施为契机打造广东省瑶壮民族特色生态旅游区的建议》一文被《南方智库专报》收录,2023年11月(主笔撰写)。
获奖情况/Awards
1.《入藏游客饮食体验的极化与迁转现象》一文获得2021年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优秀会议论文”。
2.《审美移情与浪漫化凝视:作为景观的风雨及其具身体验》一文获得2022年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优秀会议论文”。
3.《厚旅游与薄旅游:旅游研究的一个分析框架》一文获得2023年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优秀会议论文”。
4.《作为景观的乡愁:旅游体验中的乡愁意象及其表征》一文获得2022年度高转引优秀论文,2021年被人大复印资料《旅游管理》07期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