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骁鸣/ZHANG Xiaoming

 

张骁鸣(1979-),博士,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获得城市与区域规划学士(2001)、人文地理学博士(2006)学位。2006年7月至今任教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目前开设会展策划与管理、节庆文化与社会、质的研究方法、旅游符号学等本科生、研究生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节庆文化、旅游休闲与人的发展等,近年来致力于将现象学、符号学等理论方法应用于生活体验研究领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中发表论文、短论等70余篇,长期担任《旅游学刊》、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Tourism Management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的匿名评审人,参与或主持旅游发展规划等咨询项目50余项。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中国旅游协会旅游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

 

博士(中山大学,2006)/PhD (Sun Yat-sen University, 2006)

长隆讲座教授/Chimelong Chair Professor

副院长/Deputy Dean

电邮/Email: zhangxm3@mail.sysu.edu.cn

地址1/Address 1: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东北区329栋(510275)

地址2/Address 2:珠海市唐家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琴6号楼A510(519082)

手机/Mobile:+86 139 2416 5242

学习经历/Education

1997.09-2001.06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本科生,获理学学士学位

2001.09-2003.06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生,提前攻博

2003.09-2006.06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生,获博士学位(期间,2005.01-2005.06在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做访问学生)

工作经历/Experience

2006.07-2009.12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系讲师(期间:2006.07-2009.12任副系主任;2009.09-2007.11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任访问学者)

2010.01-2019.12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系副教授(期间:2010.01-2013.12任副系主任;2014.01-2018.06任系主任;2018.09-2019.08任院长助理;2013.09-2014.06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访问学者(教育部国内骨干教师);2016.12-2017.06在德国艾希施泰特天主教大学任访问学者(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

2020.01-至今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系教授(期间:2023.10.13-任副院长)

本科生课程/Undergraduate Teaching

  1. 会展策划与管理(本科生,必修)/Event Design and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compulsory)
  2. 节庆文化与社会(本科生,选修)/Festival, Culture and Society (undergraduate, selective)
  3. 质的研究方法(选修)/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selective)

研究生课程/Postgraduate Teaching

  1. 媒介与传播经典文献导读(选修,合开)
  2. 旅游符号学(选修)/Tourism Semiotics (selective)

研究领域/Research Fields

  1. 旅游现象学(tourism phenomenology)
  2. 旅游符号学(tourism semiotics)
  3. 旅游休闲与人的发展(tourism, leisure and human development)
  4. 旅游语境中的空间与地方(space and place in the contexts of tourism)
  5. 节庆文化(festival culture)
  6. 旅游规划(tourism planning)

研究课题/Research Projects

  1. 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融合媒介环境学视角的日常生活空间体验研究(2022-2025)》,批准号42171221。
  2. 主持(已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申现象学方法的人文主义地理学空间体验研究(2015-2018)》,批准号41471123。
  3. 主持(已结题):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育计划课题《旅游现象社会建构的符号学研究(2015-2017)》。
  4. 主持(已结题):2014年中山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多元视角下会展高等教育的理性构建(2015-2016)》。
  5. 主持(已完成):中山大学2012年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立项项目《西方古典音乐文化(2013-2015)》。
  6. 主持(已结题):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旅游移民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基于节庆参与的视角(2010-2012)》,批准号40000-3161105。
  7. 主持(已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旅游发展与乡村社会经济空间演化机制研究(2008-2010)》,批准号40701042。
  8. 主持(已结题):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教师桐山基金项目《旅游发展与乡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社会经济解释(2007-2008)》,批准号40000-9350025。
  9. 主持(在研):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专项《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机制与路径研究》子课题《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基于生产生活的机制与路径研究》,首席专家徐红罡。

人才计划

  1. 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2015-2017),研究方向:旅游现象学、旅游地理学、乡村旅游。

期刊论文/Journal Publications

  1. Tao Changjiang, Lin Zhiwei, Zhang Xiaom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Unlocking Eudaimonic Well-being: The Transformative Power of Memorable Travel Experiences for People with Physical Disabilities. Tourism Management, 2025, online.
  2. Tao Changjiang, Zhou Xianya, Wang Yanran, Zhang Xiaom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Comparisons in Limited Mobility: Exploring the Shaping of Travel Experience for Individuals with Physic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24: online.
  3. 陶长江, 张骁鸣 (通讯作者). 反思难忘旅游体验:由一项肢体残障游客研究得到的启发. 旅游科学, 2023, 在线发表.
  4. 徐文月, 张骁鸣 (通讯作者). 超越性别建构: 女性独游中转变体验的探索研究. 旅游学刊, 已录用.
  5. 陈希言, 黄旭, 张骁鸣 (通讯作者). 交织的自我与世界:对“城市漫步”现象的人文主义地理学阐释. 人文地理, 已录用.
  6. 周贤雅, 张骁鸣 (通讯作者). 日常生活视野下的节庆活动与欲望激发: 基于珠三角龙舟的个案探索. 旅游学刊, 已录用.
  7. 徐文月, 张骁鸣 (通讯作者). 国外旅游研究中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应用现状述评与思考. 旅游科学, 已录用.
  8. 彭义珂, 周贤雅, 张骁鸣 (通讯作者). 过渡时期的旅游中介组织发展研究——俭德储蓄会旅行团个案. 旅游科学, 已录用.
  9. 周淑君, 张骁鸣. 从传播仪式观探索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以非遗文创类课程为例. 包装与设计, 2024, (11): 192-193.
  10. Li Zhuxian, Yang Yi (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Xiaoming. Family travel as an educational experience: Revealing multi-level Parents' perceived value through a family systems approach. 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024, 53: 101301.
  11. 周贤雅, 张骁鸣 (通讯作者). 媒体传播视域下民俗旅游性别秩序的符号学分析——基于“女游客登龙舟事件”. 旅游论坛, 2024, 17(8): 13-22.
  12. 饶勇, 保继刚, 徐红罡, 张骁鸣, 罗秋菊. 中国旅游管理学科的自主知识体系研究. 旅游论坛, 2024, 17(7): 57-66.
  13. 梁莞彤, 徐文月 (通讯作者), 邓迪, 张骁鸣. 传统体育赛事非正式组织文化研究: 以顺德青企协龙舟俱乐部为例. 旅游学刊, 2024, 39(5): 131-144.
  14. 裴齐容, 张骁鸣 (通讯作者). 文化治理:探究澳门“节庆化”发展模式内涵及其意义. 世界博彩与旅游研究, 2024, (1): 50-59.
  15. 张骁鸣, 蒋羽仪, 关靖彦, 刘一非. 电子竞技赛事目的地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多案例的分析. 文化产业研究(集刊), 2023, 33: 68-81.
  16. 陶长江, 张骁鸣 (通讯作者). 肢体残障人士异质性对出游障碍的影响及其实际成因探究. 旅游论坛, 2023, 16(6): 24-39.
  17. Li Zhuxian, Zhang Xiaom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Grotesque and transformative practices: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ransformational festival experience. 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 2023: 2271120.
  18. 裴齐容, 张骁鸣.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及地方的关系重构. 文化遗产, 2023, (4): 31-39.
  19. 李竹贤, 张骁鸣 (通讯作者). “乖小孩”与“好父母”: 基于儿童教育视角的亲子旅游互动研究. 旅游学刊, 2023, 38(9): 118-131.
  20. 邓迪, 张骁鸣 (通讯作者). 流动性背景下的“生活方式”内涵阐释——基于大理个案的探究. 地理科学, 2023, 43(5):828-837.
  21. 蒋恩荣, 张骁鸣 (通讯作者). 成人初显期青年在“亲代-子代”家庭旅游中的认知与行为倾向研究. 旅游学刊, 2023, 38(3): 18-35.
  22. 黄旭, 郭文, 朱璇, 张进福, 张骁鸣 (共同第一作者). 行游走旅·云笺论道——“旅游与行走”主题学者对话录. 旅游论坛, 2022, (15)4: 1-16.
  23. Zhang Meiqi and Zhang Xiaom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Between escape and return: Rethinking daily life and travel in selective unplugging. Tourism Management, 2022, 91: 104521.
  24. 黎耀奇, 宋亚亚, 梁斯琪, 张骁鸣 (通讯作者). 导游职业污名的形成机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旅游学刊, 2022, 37(4): 79-92.
  25. 张骁鸣, 邓迪. 通过旅游解放地方——对《丽江古城地方氛围的结构与测量》的评与思. 旅游科学, 2022, 36(1): 1-15.
  26. 张兴泰, 陈志钢 (通讯作者), 张骁鸣, 金红燕. 流动的想象: 西藏地方意义的多元互构研究. 地理研究, 2021, 40(8): 2292-2313.
  27. Xu Wenyue and Zhang Xiaom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Online expression as Well-be(com)ing: A study of travel blogs of Nepal by Chinese female tourists. Tourism Management, 2021, 83: 104224.
  28. 张骁鸣, 周淑君. 当我们谈“保护”时,我们在谈些什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若干核心概念的讨论.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2020, 29: 263-279.
  29. 郝小斐, 张骁鸣 (通讯作者), 麦娉恬. 圣地巡礼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及其同源情感研究——以动漫电影《你的名字。》为例. 旅游学刊, 2020, 35(1): 95-108.
  30. 张骁鸣, 翁佳茗. 从“地方感”到“人地相处”——以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公共休闲空间中的人地关系为例. 地理研究, 2019, 38(7): 1581-1593.
  31. 张骁鸣, 常璐. 拟剧理论视角下的旅游网络社区人际互动研究——以豆瓣网“穷游”社区为例. 旅游学刊, 2019, 34(7): 98-109.
  32. Hao Xiaofei, Xu Shuojing and Zhang Xiaom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Barrage participation and feedback in travel reality shows: The effects of media on destination image among Generation Y. Journal of Destination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2019, 12, 27-36.
  33. 张骁鸣, 王骏川. 节庆形象概念的皮尔士符号学分析——广州“波罗诞”案例. 旅游学刊, 2018, 33(10): 97-106.
  34. 张骁鸣, 何月莹. 概化与代表性:再思质的研究在社会研究中的定位. 泰山学院学报, 2018, 40(2): 52-61.
  35. 张骁鸣, 陈晓莹. 传统节日的符号学研究: 框架重构与案例试析. 旅游学刊, 2017, 32(11): 26-40. / Zhang Xiaoming & Chen Xiaoying. The Semiotics of Traditional Festivals: Frame Construction and Case Analysis. Tourism Tribune, 2017, 32(11): 26-40.
  36. 张骁鸣, 常璐. 会展本科教育的社会认知——聚焦于会展学生家长的视角. 旅游论坛, 2017, 10(2): 1-9.
  37. Zhang Xiaoming and Sheng Jiuling. A Peircean semiotic interpretation of a social sign.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7, 64(May): 163–173.
  38. 张骁鸣. 阐释“旅行的意义”——现象学的视角. 旅游学刊, 2016, 31(11): 14-21.
  39. 张骁鸣. 现象学体验学说及其对旅游体验研究的启示. 旅游学刊, 2016, 31(4): 42-50.
  40. 张骁鸣. 论段义孚早期的环境经验研究及其现象学态度. 人文地理, 2016, 31(3): 40-44,51.
  41. Zhang Xiaoming. Tourism and the “villagers without history”: The case of Yubeng. Tourism Geographies, 2014, 16(5): 741-756.
  42. 张骁鸣. 论哈维对海德格尔“地方”思想的一次学术建构. 人文地理, 2013, 28(6): 29-35.
  43. 张骁鸣, 陈熙. 北京798艺术区旅游发展背景下的边缘化现象及其解释. 旅游学刊, 2012, 27(9): 84-90.
  44. 张骁鸣. 旅游地空间话语的社会建构——以世界遗产地西递村为例. 思想战线, 2011, 37(3): 99-105.
  45. 张骁鸣. 旅游与没有“历史”的村民: 基于雨崩村研究的反思. 旅游学刊, 2011, 26(3): 62-69.
  46. 张骁鸣, 薛丹. 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数学模型比较研究. 旅游科学, 2009, 23(4): 6-12.
  47. Zhang Xiaoming, Ding Peiyi and Bao Jigang. Patron-client ties in tourism: The case study of Xidi, China. Tourism Geographies, 2009, 11(3): 390-407.
  48. 戴光全, 张骁鸣. 风景区规划中的社区旅游理论源流探讨. 中国园林, 2009, (7): 39-42.
  49. 张骁鸣, 保继刚. 旅游发展与乡村变迁: “起点-动力”假说. 旅游学刊, 2009, 24(6): 19-24.
  50. 张骁鸣, 保继刚. 旅游发展与乡村劳动力回流研究: 以西递村为例. 地理科学, 2009, 29(3): 360-367.
  51. 彭青, 张骁鸣, 曾国军. 广交会与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酒店空间格局的影响. 地理科学, 2009, 28(2): 154-160.
  52. Zhang Xiaoming, Ding Peiyi and Bao Jigang. Income distribution, tourist commercialization, and hukou status: A socioeconomic analysis of tourism in Xidi, China. 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 2008, 11(6): 549-566.
  53. 张骁鸣. 社会经济影响分析:旅游影响研究的新视角. 经济地理, 2008, 28(S): 138-142,147.
  54. 张骁鸣, 杨晓静. 节庆文化变迁分析: 以狂欢节为例.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 30(7): 56-60.
  55. 张骁鸣. 西方社区旅游概念: 误读与反思. 旅游科学, 2007, (1): 1-5.
  56. 保继刚, 张骁鸣. 传统旅游目的地再发展研究: 肇庆案例. 热带地理, 2006, 26(2): 177-181..
  57. 张骁鸣. 体制精英的个人经验及其对农村社区旅游的影响: 皖南X村案例. 中国农村观察, 2006, (1): 30-38.
  58. 张骁鸣. 香港新市镇与郊野公园发展的空间关系. 城市规划学刊, 2005, (6): 94-99.
  59. 张骁鸣. 风景名胜区行政管理体系的国际经验借鉴. 热带地理, 2005, 25(1): 81-86.
  60. 保继刚, 张骁鸣. 1978年以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的检讨与反思. 地理学报, 2004, 59(增刊): 132-138.
  61. 戴光全, 张骁鸣. 生态旅游区容量控制的三维框架. 规划师, 2004, 20(11): 101-105.
  62. 张骁鸣. 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从理论框架到管理工具. 资源科学, 2004, 26(4): 78-88.
  63. 张骁鸣. 香港郊野公园的发展与管理. 规划师, 2004, 20(10): 90-94.
  64. 张骁鸣, 保继刚. 旅游区域经济影响评价研究述评.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15(2): 38-45.
  65. 张骁鸣. 从区域的角度来理解城市郊区化. 现代城市研究, 2003, 18(5): 4-9.
  66. 张骁鸣. 形态·结构·空间结构——由《集聚与扩散》引发的思考. 规划师, 2003, 19(5): 55-58.
  67. 张骁鸣, 戴光全. 恐怖主义活动对目的地国家入境旅游的影响——以土耳其为例.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13(1): 77-82,85.

书评或笔谈/Reviews

  1. 裴齐容, 张骁鸣. 从旅游研究知识论到“旅游知识学”. 旅游学刊(笔谈), 2023, 38(3): 10-13.
  2. 张骁鸣, 黎耀奇. 眼动实验应用于旅游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旅游学刊(笔谈), 2020, 35(12): 10-11.
  3. 张骁鸣, 邓瑞珺. 媒介环境学视野中的旅行发展趋势断想. 旅游学刊(笔谈), 2020, 35(8): 9-11.
  4. 张骁鸣, 黄秋芬. 把日常的还给日常——从龙舟赛看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当代适应. 旅游学刊(笔谈), 2019, 34(5): 10-12.
  5. 吴必虎, 张骁鸣. 旅游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旅游学刊(笔谈), 2016, 31(10): 16-17. (10.3969/j.issn.1002-5006.2016.10.008)
  6. 杨帆, 张骁鸣. 草根力量与个体行动:小洲艺术节的启示. 旅游学刊, (笔谈) 2013, 28(7): 11-12. (CNKI:SUN:LYXK.0.2013-07-008)
  7. 张骁鸣. “官办的”火把节与“建构的”地方性. 旅游学刊(笔谈), 2013, 28(4): 12-14. (CNKI:SUN:LYXK.0.2013-04-007)
  8. 张骁鸣, 黄嘉欣, 李满娇. 游客管理的“内外兼修”: 来自香港郊野公园的经验. 园林, 2009, (8): 18-19.
  9. 戴光全, 张骁鸣. 关注大型节事活动对于节事学科与节事教育的影响. 旅游学刊(笔谈), 2009, 24(1): 7-8.
  10. 张骁鸣, 戴光全, 保继刚. 从事件旅游角度对SARS进行“后危机管理”研究. 旅游学刊(笔谈), 2003, 18(4): 7-8.

教材(或章节)/Textbooks (Chapters)

  1. 张骁鸣, 郑丹妮, 林嘉怡. 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4.
  2. 戴光全, 张骁鸣. 节事旅游概论(中国旅游业“十二五”高等教育教材).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3. 张骁鸣. 《旅游经济学》第8, 9, 10, 11章. 彭青, 主编. 旅游经济学. 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 149-243.

翻译/Translation

  1. 约翰·特赖布. 旅游哲学: 从现象到本质. 赖坤, 张骁鸣, 李军, 等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6. (翻译其中第九、十一、十六章)

学术会议论文和发言(2021-)/Academic Conference Papers & Presentations (2021-)

  1. Zhang Xiaoming. The development of Wuzhen tourism: Is innovation a new resilience? Zhuhai: The 8th UNESCO UNITWIN Conference, keynote speech, November 26-30, 2024.
  2. 张骁鸣. 传播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重新阐释. 乌鲁木齐: 2024年第四届干旱半干旱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 特邀报告, 2024年7月12日.
  3. 张骁鸣. 我们需要一种产品史. 嵊州: 新场景·新消费·新技术——第二届中国青年旅游学者30人论坛, 大会发言, 2024年6月15日.
  4. 张骁鸣. 不谈媒介的段义孚?——一种向内构造的地理学. 珠海: 第一届媒介地理学工作坊, 特邀报告, 2023年12月11日.
  5. 张骁鸣, 黎耀奇. 重构旅游学科刍议——试论旅游学科知识系统重建的内在逻辑. 芜湖: 2023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 小组发言, 2023年10月21日.
  6. 张骁鸣. 彻底的活动主义. 珠海: 第六届会展与文化活动学术沙龙会议, 主题发言, 2023年9月23日.
  7. 张骁鸣. 近年来旅游本质之问的窘迫与纾困. 中卫: 新文旅·新城乡·新青年——中国青年旅游学者30人论坛, 主旨演讲, 2023年6月17日.
  8. 张骁鸣. 《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思政设计理念与实施. 海口(在线): 2023第八届中国会展教育论坛·中国会展本科教育发展研讨会, 主旨报告, 2023年5月24日.
  9. 张骁鸣. 开“盲盒”或用哲学研究旅游. 成都(在线): 2022《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旅游研究前沿先锋论坛·旅游基础理论(旅游哲学)组”, 主题发言, 2022年11月20日.
  10. 张骁鸣. 人文主义地理学的行为研究. 西安(在线): 2022年中国行为地理学术年会暨第十八次空间行为与规划学术研讨会, 主旨报告, 2022年11月26日.
  11. 张骁鸣. 现象学家如何理解具身? 济南(在线): 第四届旅游实验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 主题演讲, 2022年9月24日.
  12. 张骁鸣. 作为实验写作的人文主义地理学. 在线: “人文主义地理学对地理学的贡献”学术研讨会暨段义孚先生追思会, 主旨发言, 2022年9月10日.
  13. 张骁鸣. 对“拿来主义”与原创研究的个人体会. 在线: 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暑期云讲坛第4讲, 特邀报告, 2022年8月27日.
  14. 张骁鸣. 旅游研究中的方法论个人主义. 上海(在线): 《旅游学刊》第十期国际旅游研究高级研修班, 主讲嘉宾, 2021年11月12日.
  15. 何月莹, 张骁鸣(汇报人). 红色旅游如何建构认同: 基于展演性理论的案例研究. 长沙: “激发红色资源新活力 推动红色旅游新发展”专题研讨会, 分组发言, 2021年7月3日.

指导博士论文题目/Doctor’s Degree Thesis Supervision

  1. 邓迪: 数字时代的旅游分享研究, 2024, 博士(20级).
  2. 徐文月: 超越性别建构的个体实践视角下女性独游研究, 2022, 博士(18级).

指导硕士论文题目/Master’s Degree Thesis Supervision

  1. 梁莞彤, 学术硕士(21级). 组织决策分析视角下佛山叠滘龙船竞渡活动组织演变研究.
  2. 李竹贤: 旅游中的“乖小孩”:基于儿童教育视角的亲子旅游互动研究, 2022, 学术硕士(19级).
  3. 邓瑞珺: 作为技术人工物的手机地图在旅游中的使用研究, 2021, 学术硕士(18级).
  4. 吴琼仪: 成都茶馆公共空间的功能变迁研究, 2020, 学术硕士(17级).
  5. 刘思: 集体记忆视角下目的地形象的建构——以成都熊猫为例, 2020, 学术硕士(17级).
  6. 常璐: 后单位时期退休老年人的休闲方式演变与城市空间变迁研究, 2019, 学术硕士(16级).
  7. 何月莹: 红色旅游的展演与认同——基于井冈山的案例研究, 2019, 学术硕士(16级).
  8. 陈晓莹: 云南丽江古城的手鼓符号消费现象研究, 2018, 学术硕士(15级).
  9. 周文婷: 被想象的迷笛:主流媒体和迷笛核心参与者视角研究, 2016, 学术硕士(14级).
  10. 王骏川: “波罗诞”节事形象形成机制探究——基于皮尔士符号分析方法, 2015, 学术硕士(13级), 直博.
  11. 盛玖玲: 国内背包客的社会认同研究——以大理、丽江背包群体的“自我归类”为例, 2014, 学术硕士(12级).
  12. 杨帆: 个体化理论视角下的草根艺术节形成机制研究——以小洲艺术节为例, 2013, 学术硕士(11级).
  13. 刘娅梅, 广州市人民防空宣传教育馆国防教育研学感知价值评价及提升研究, 2024. MTA(19级).
  14. 黄丽梨, 广东省研学旅行基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2024. MTA(20级).
  15. 孔令坚, 鸽子广场作为吸引物的符号感知与旅游体验研究, 2024. MTA(20级).
  16. 张静心, 房车旅游市场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2024. MTA(21级).
  17. 钟慧霞, 中职生酒店顶岗实习的职业成长研究——以广州市L中等职业学校为例, 2024. MTA(21级).
  18. 侯焕芬, 高尔夫环境认证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高尔夫俱乐部实践, 2024. MTA(21级).
  19. 王炯, 迷笛音乐节女性乐迷重复性转变体验研究, 2024. MTA(21级).
  20. 贺淑芬, 夜间旅游地游客口碑意向形成机制研究——以广州市夜游为例, 2023, MTA(20级).
  21. 林求,基于消费者视角的梅州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评价与提升研究, 2023, MTA(20级).
  22. 王碧瑶,城墙类遗址旅游吸引力评价及其发展策略研究——以肇庆宋城墙为例, 2023, MTA(20级).
  23. 曾志辉,佛山顺德龙舟文化旅游发展中的地方政策及其作用研究, 2023, MTA(20级).
  24. 曹珊, 广州永庆坊地方建构研究——以居民和游客为中心, 2023, MTA(19级).
  25. 董青青, 沉浸式演艺旅游者的地方认同及其与旅游体验的关系研究——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为例, 2022, MTA(19级).
  26. 张莹: 适应冲击背景下广州迎春花市的社会记忆变化研究, 2023, MTA(19级).
  27. 陈培臻: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高净值人群旅游决策影响因素研究, 2021, MTA(18级).
  28. 张冰: 社会企业介入情境下乡村旅游者价值共创案例研究, 2021, MTA(18级).
  29. 张海辉: 团队旅游产品标准化研究:必要性、实施过程及效果评价, 2021, MTA(18级).
  30. 李丹艳, 广东省博物馆语音解说系统可用性评估研究, 2022, MTA(17级).
  31. 黄秋芬: 龙舟活动现代适应的日常生活基础研究——以顺德为例, 2020, MTA(16级).
  32. 刘希: 游客对乡村旅游景区微信公众号持续关注行为的研究, 2020, MTA(17级).
  33. 朱婷婷: 丽江大研古城旅游消费情境中的互动行为研究——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 2018, MTA(15级).
  34. 王宇辰: 博物馆解说词的跨文化交际效果评析——以广东省博物馆为例, 2018, MTA(15级).
  35. 卢肖仪: 无忧生态度假村项目盈利模式研究与建议, 2017, MTA(12级).
  36. 黎江韵: 广州荔湾开放式景区的城市管理问题及其成因探究, 2017, MTA(13级).
  37. 张怡: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学生满意度研究——以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为例, 2016, MTA(11级).
  38. 王文强: 广州荔湾迎春花市的政府参与行为及其影响研究, 2016, MTA(13级).
  39. 陈寒梅: 公款旅游治理方案研究——以广州市“三公”经费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为例, 2014, MTA(11级).
  40. 徐春丽: 带薪休假的旅游行为意向研究——以广州市IT业员工为例, 2014, MTA(11级).

指导毕业本科生/Bachelor Degree Thesis Supervision

2020级:陈可可(18级)、曹芊芊、侯思怡(院优毕业论文)、蒋羽仪(院优毕业论文)、马玉海、魏青宇(院优毕业论文)、杨淑涵、张玉如

2019级:欧阳君妍、苏敏柔、熊存莉、杨淑惠(院优毕业论文)、杨淞筌、曾诗慧、曾淞姿、张延(校优毕业论文)、赵珂

2018级:陈天朗、陈希言(院优毕业论文)、黄娅萍、李茵、刘丹、彭义珂、肖思瑶、张楚宣、周贤雅(校优毕业论文)

2017级:韩淼、蒋恩荣(校优毕业论文)、李定豫、梁莞彤、王雪婷、周宏烨、朱子玥(院优毕业论文)

2016级:陈海鑫、冯楠浠、高璐(院优毕业论文)、何伊杨、胡晓君、赖颖滢、李雪涵(院优毕业论文)、梁盛梅(委内瑞拉留学生)、廖嘉瑞、刘怡欣、柳醒龙、吴书涵、谢敏璇、杨徐洁、张镁琦(校优毕业论文)、邹煜莹(院优毕业论文)

2015级:蔡雯欣、陈前、陈兴怀、郭士全、黄嘉慧、刘婕、黎杨、丘婉婷、杨阳(院优毕业论文)、詹淑妮、张硕、朱莎楠、李竹贤(院优毕业论文)

2014级:陈燕珊、邓瑞珺(院优毕业论文)、高一僮、李岚、李心怡、梁嘉茵、翁佳茗(院优毕业论文)、吴方奕、谢栩洋(院优毕业论文)、严懿橙(11级)、颜逸虹、袁焕诗、张捷

2013级:陈伟杰、陈志勇、董玥儀、冯海玲、胡姣、江炜铃、李珍珍、卢嘉欣、卢永怡、卿雨婷、吴琼仪、郑常心

2012级:陈皓程、陈静、陈思函、常璐、韩叔君、黄柏霖、郭悠悠、李明灏、李忆宁、林兆宇、刘亚男、罗锦杏、汪艺格、肖晓霞、杨恺颖、区振鸿、张爽

2011级:曹佳琳、岑佩贤、陈珺壕、陈勇、黄静瑶、林昶娜、梁玉玲、龙淇瑶、罗婉莹、吴碧君、吴晓翔、肖佳歆、姚韵静、张玮、张艳婷、赵美琪、郑学宇

2010级:陈大宇、郭嘉文、何迪、何肖妍、洪德禄、黄柏濠、黄燕青、纪玉惠、李翠婵、李杰文、李英乔、李宇彤、刘飞、刘恺瑶、刘沁馨、刘虽然、刘泽生、鲁辉、罗雪仪、莫雅芝、任凯燕、苏绮萍、田丹阳、谢日野、熊笛霜、易洁芸、张锐钦、钟幸彧、周文婷、周旖旎、梁芷茵、曾祥凤

2009级:陈珺、陈仕琪、陈展华、程旭阳、邓静诗、胡安琪、黄柳青、黄逸妍、姜文章、姜元捷、李程程、李贞妮、廖可君、罗翠云、彭广陵、王骏川、于鹤轩、余俊、余晓琳、张彩虹、张凤子、张扬燕、周智峰

2008级:白一宇、陈冬莹、邓骏、邓杏雯、方韵思、胡清清、黄莹、李涛、林丽娜、林扬、卢雪婷、莫立民、聂玙、彭慧津、孙淋、汤帆影、万磊、王凤超、杨钧钧、叶惠仪、易彬、游玮、余方元、詹梓妍、邹穗雯

2007级:鲍弛、蔡伟龙、何凌慧、贺子倍、黄廉、黄淼琴、黄世芳、黄展恒、江虹霖、雷海辉、黎楚彤、李文雯、梁华华、刘芳、刘慧婷、莫瑜斐、牛娜、邱青青、施李、吴茜、徐敏婷、杨景文、袁慧中、张剑锋、张媛、赵展华、郑晓霞、钟丽冰、钟满英

2006级:陈熙、何晓蕾、胡俊浩、胡艺泽、黄嘉琪、蒋焱、劳世平、黎晓霞、李映青、廖萌、廖钦文、宋喜安、王明慧、吴楚滨、严志文、杨佩珊、杨珊、杨欣、杨洋、叶文龙、钟露丝、朱安迪

2005级:邓丽霞、杜毅志、何春燕、何惠雯、李星、梁红飞、梁瑞瑜、马芬、任启天、宋珊、孙一民、杨晓、郑萱、郑志强、周冰、周修键

2004级:蔡愫愔、李满娇、李薇、王思宇、杨惠花、杨晓静、张金红、张祖亮

指导本科生课题/Director of Undergraduates’ Research Projects

  1. 独立指导: 刘彦希, 王舒宁, 张晓, 李逸宁, 黄奕. 新时期电影节运营挑战剖析与价值共创探索——以平遥国际电影展为例. 中山大学2023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2. 独立指导: 陈皓铭, 林康晟, 范国政, 文路佳, 宗嘉仪. 文旅融合视角下的古镇发展挑战与转型对策研究——以江门赤坎为例. 中山大学2023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3. 独立指导: 谢静欣, 李倩美, 张恩玥, 杨喆霖, 丁文钦. 真放松还是伪休闲? 家庭旅游与结伴旅游中女性角色扮演对比研究. 中山大学2023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4. 联合指导(王心蕊, 张骁鸣): 刘欣童, 梁智睿, 田源, 张可. 亘古横金, 悟行泉州.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旅游设计大赛.
  5. 独立指导: 侯思怡, 杨淑涵, 张玉如, 马玉海. 互动仪式链情感能量的具身视角研究. 中山大学2023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6. 独立指导: 曾诗慧, 张玉如. 框架理论视角下官方旅游宣传报道内容研究——以“文旅中国”近五年报道为例. 中山大学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拟推荐校级).
  7. 独立指导: 张玉如, 黄万豪, 黄幸吟, 杨淑惠, 牛绮. 传播符号学视角下传统文化主题文创“盲盒”的价值传递效果研究. 中山大学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拟推荐校级).
  8. 独立指导: 冯晓茵, 何晴, 李新怡, 李茁晨, 麦柏仪. 新冠疫情之下旅游振兴的“周边游”营销策略分析——以顺德为例. 中山大学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拟推荐校级).
  9. 独立指导: “荔香万里”团队(黄以桦, 曾诗慧, 梁秀萍, 洪雨, 王奕). 《荔香万里,禅村新生——新兴塔脚村实地调研报告与发展策划》.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发现传统村落”调研大赛新兴专项二等奖.
  10. 独立指导: 张延, 郑莉, 林欣, 张欣茹, 杨淞筌. 新媒体环境下“丁真”爆红现象的皮尔士符号学分析. 中山大学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拟推荐校级).
  11. 独立指导: 周欣榆, 陈嘉柔, 卢颖, 周宇禧. 新消费场景下参展商直播的观众注意机制探索性研究. 中山大学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拟推荐校级).
  12. 独立指导: “天上人间,一马当先”团队(张一帆, 张锦娉, 植庆华, 霍梓锋). 《百鸟起飞,万人共忆——天马村“小鸟天堂”记忆之场的历时性演变与乡愁挖掘》.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发现传统村落”调研大赛二等奖.
  13. 独立指导: “十番非凡”团队(赖星颐, 温洁, 梁晓凤, 李莞蔚, 莫泽泱). 《非遗的多元主体传承——佛山南海茶基村十番音乐融入当代生活的经验与前景》.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发现传统村落”调研大赛一等奖.
  14. 独立指导: 柳天宇, 温洁, 姚丽思, 周思怡, 刘慧彤. 文化导向的历史街区更新对居民文化旅游发展的影响实地研究——以恩宁路永庆坊为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大学生团队实践扶持培养项目(本科).
  15. 独立指导: 柳天宇, 独立指导: 柳天宇, 温洁, 姚丽思, 周思怡, 刘慧彤. 文化导向的历史街区更新对社区居民文化自信的影响机制——以恩宁路永庆坊为例. 中山大学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拟推荐国家级).
  16. 独立指导: 张镁琦, 刘怡欣, 黄兆晖, 胡晓君. 休闲活动促进“老漂族”社会融入的过程与机制研究. 中山大学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拟推荐国家级).
  17. 独立指导: 朱莎楠, 黄迪, 秦佳欣, 李璐阳, 李晓晴. “弱有所扶”——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残疾人出游心理障碍研究. 中山大学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拟推荐国家级).
  18. 独立指导: 肖莹瑶, 陈思, 林美宝, 林晓娴, 吴翠珊. 从“文化遗产”到“萌文化”:故宫形象演变的符号学研究. 中山大学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19. 独立指导: 李心怡等. 不负云南不负卿-大型互动式旅游体验项目. 2016年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创新创业型项目.
  20. 独立指导: 覃香如, 蔡怡虹, 闫小溪, 谢明君. 公益旅游及其个体-社会双维度效应研究. 中山大学2015年第二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1. 独立指导: 蔡颖颖, 李丽娜, 韩煦, 史宇, 杜昕. 基于符号分析的生活美学店特征及其价值创新研究——以广州、深圳、成都为例. 中山大学2015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22. 独立指导: 杨琳, 张军, 叶婷, 唐雨薇. 基于LC-O2O模式的DIY定制平台. 中山大学2015年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
  23. 独立指导: 常璐, 李亿宁, 杨恺颖, 陈皓程, 姚舒淳. “穷游”现象研究——基于符号分析与多媒态材料的方法. 中山大学2014年第二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24. 独立指导: 曹佳琳, 蔡拓, 黄静瑶, 林昶娜, 蔡锐帆. 农民工返乡创业路在何方?——粤西地区金融和财政帮扶政策落实情况的实证研究. 中山大学2013年第二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校级项目.
  25. 独立指导: 杨熔, 等. 基于舞台真实性的主客互动关系研究——以西昌火把节为例. 中山大学2013年第三届“博学笃行”社会调查报告大赛重点支持项目.
  26. 独立指导: 易洁芸, 梁芷茵, 纪玉惠, 李杰文, 林美珍.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模式对比以及最优发展机制的研究——以广州红专厂、中山岐江公园、武汉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为例. 中山大学2012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27. 独立指导: 庄哲杭, 叶瑞耿, 杨晓萍, 邱洁瑜, 谢杰豪, 郑晓璇, 张锐钦, 陈泽佳, 蔡伟楠. 后亚运时期广州亚运新建公共体育设施的运营瓶颈调查及其对策研究. 2012年中山大学第二届“博学笃行”社会调查报告大赛重点支持项目.
  28. 独立指导: 姜文章, 陈展华, 程旭阳. 音乐节类节事观众感知调研——以珠海沙滩音乐节为例. 中山大学2011年本科生科研立项项目.
  29. 独立指导: 杨艳, 李程程. 港澳珠融合发展背景下珠海本地居民对横琴岛的迁居意向研究. 2011年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
  30. 独立指导: 白杨, 张扬燕, 郭玲娜, 黄杰民, 谢婉虹, 金丹文, 曾芳芳. 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价值研究——以珠海市民间节庆活动为例. 2011年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
  31. 独立指导: 黄逸妍, 余晓琳, 等. “出花园”——潮汕地区成人礼演变过程及其意义研究. 2011年中山大学首届“博学笃行”社会调查报告大赛资助项目.
  32. 合作指导(第一指导人): 彭慧津, 陈倩婷, 邓玲, 李芳芳, 陈雅欣, 孙淋. 上海世博会对城市旅游的拉动作用. 中山大学2010年本科生科研立项项目.
  33. 独立指导: 施李, 梁颖. 珠三角温泉旅游地的“生”与“死”——休闲文化的变迁与产业发展的案例研究. 中山大学2009年本科生科研立项项目.
  34. 合作指导(第二指导人): 朱婷婷, 宋国新, 宋喜安, 孙琦伟, 庄文杰, 王晶. 粤港澳一体化背景下珠海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区域环境分析. 中山大学2008年本科生科研立项项目.

获奖/Awards

2023:中山大学旅游学院2023届(2019级)毕业生评选“我心目中的良师”

2021:中山大学旅游学院2021届(2017级)毕业生评选“我心目中的良师”

2020:中山大学旅游学院2020届(2016级)毕业生评选“我心目中的良师”

2019:中山大学旅游学院2019届(2015级)毕业生评选“我心目中的良师”

2018:中山大学旅游学院2018届(2014级)毕业生评选“我心目中的良师”

2016:中山大学旅游学院2016届(2012级)毕业生评选“我心目中的良师”

2015:中山大学旅游学院2015届(2011级)毕业生评选“我心目中的良师”

2014:中山大学旅游学院2014届(2010级)毕业生评选“我心目中的良师”

2013:中山大学旅游学院2013届(2009级)毕业生评选“我心目中的良师”

2012:中山大学旅游学院2012届(2008级)毕业生评选“我心目中的良师”

2011:中山大学旅游学院2011届(2007级)毕业生评选“我心目中的良师”

2010:中山大学旅游学院2010届(2006级)毕业生评选“我心目中的良师”

2009:中山大学旅游学院2009届(2005级)毕业生评选“我心目中的良师”

2011:珠海市人民政府、珠海市教育局:“珠海市优秀教师”

2024:中山大学校级一流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专业实习》,排名第1位

2023:中山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面向文化强国战略的内涵式高质量会展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排名第7位

2023:国家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面向新时代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旅游人才创新创业培养体系》,排名第4位

2021: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一等奖《面向新时代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旅游人才创新创业培养体系》,排名第4位

2021:中山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面向新时代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旅游人才创新创业培养体系》,排名第4位

2018: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基于国家战略的旅游业精英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科教融合模式探索与创新》,排名第7位

2021:202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优秀论文(获奖论文:蒋恩荣, 张骁鸣. 《爸妈跟我去旅游:“子代-亲代”旅游内成人初显期青年的认知与行为类型研究》.)

2020:2020《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优秀论文(获奖论文:张兴泰, 陈志钢, 张骁鸣. 《想象西藏:流动性视角下的地理想象解读》.)

2012:《旅游学刊》“2011年度优秀论文奖”(获奖论文:张骁鸣:《旅游与没有“历史”的村民: 基于雨崩村研究的反思》)

2022:2022年(第十六届)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会展专业创新创业实践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团队(谢瑾、蒋羽仪、于思涵、张悦、何晶晶,《“环法·豫见千年”虚拟骑行赛策划案》)指导教师、最佳指导教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分会、中国国际商会商业行业商会、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

2022: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初赛)-华南地区-红色旅游线路设计二等奖团队(王秦梓涵、彭聪、马逸潇、杨钰婷,《只此丹青,赤子寻根:香港青年饮水思源之旅》)指导教师,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组委会

2021:2021全国地理研学方案设计大赛&地理研学社会调研大赛三等奖团队(牛绮、曾子瑜、彭聪、程翔、王秦梓涵,《“千年商贸看穗城”主题研学旅行产品设计方案》)指导教师,中国地理学会

2021: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发现传统村落”调研大赛(新兴专项)二等奖团队指导老师、赛事优秀指导老师

2020: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发现传统村落”调研大赛二等奖团队(张一帆、植庆华、张锦娉、霍梓锋等,《百鸟齐飞,万人共忆——天马村“小鸟天堂”记忆之场的历时性演变与乡愁挖掘》)指导老师、赛事优秀指导老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青年发展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19: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发现传统村落”调研大赛一等奖团队(赖星颐、李宛蔚、梁晓凤、莫泽泱、温洁,《非遗的多元主体传承——佛山南海茶基村十番音乐融入当代生活的经验和前景》)指导老师、赛事优秀指导老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青年发展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文化广电旅游局

2017: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商务会奖旅游策划竞赛一等奖团队(“成群结队”,翟沛莹等)指导老师、赛事优秀指导老师

2017: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商务会奖旅游策划竞赛一等奖团队(“长青团队”,周文韬等)指导老师、赛事优秀指导老师

咨询项目(2021-)/Consulting Projects (2021-)

  1. 参与:白洋淀旅游升级提质增效行动计划,2024
  2. 参与:雅安中心城区城市旅游业态提升规划,2024
  3. 主持:阳春市农文商旅体融合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2024
  4. 主持:雄安新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2023
  5. 主持: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常熟观测点年度观测报告与专题研究,2020-2024
  6. 参与: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2021